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備戰大學 佔領藝術品成視藝教材 教師:反映現實 「逼」學生關心社 ...
發新帖
查看: 685|回覆: 1
go

佔領藝術品成視藝教材 教師:反映現實 「逼」學生關心社會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0
1#
發表於 14-10-22 12:30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明報專訊】佔領行動集會區掛起了「百家傘」、法國七月革命名畫被改成女神撐傘圖……佔領事件中藝術品遍地開花,成為視覺藝術科教師的豐富教材,佔領點滴亦成為學生創作題材。有該科教師說,藉政治和社會事件要求學生創作、自由表達政治立場,可「逼」他們關心社會,並體會藝術反映現實、令大眾「開竅」的重要價值。

教師:視藝科講求批判

理工大學設計學院助理教授黃國才在其facebook舉辦「Umbrella Movement Logo Competiton」(雨傘運動標誌比賽),蒐集以佔領事件為題材的藝術品,成為了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藝術教育統籌梁德賢的教材。梁盛讚當中的香港區徽改圖﹕「區徽象徵政權,將紫荊花換成雨傘,是諷刺政權被唾棄。」

梁說,視藝科講求批判思考,他常鼓勵學生將通識科內容轉化成視藝科創作元素,「要關心社會,對社會現作出回應,因為生活就是藝術;若作品只是傷春悲秋,就會低分」。他推介的佳作,還有浸大學生製作的「百家傘」(利用示威者擋警方胡椒噴霧後遺下的爛傘織成天幕),「學生們用現成物料製作,一把傘代表一個人。天幕很大,從高空望下去很震撼」,他形容這景觀藝術作品很美、水平很高,「將來可以放入藝術館」。

評持傘雕塑百家傘:緊扣環境

梁續稱,文憑試視藝科有五成分數來自校本評核習作,已有學生計劃到佔領區拍照做功課,他建議學生集合一堆照片,創作成「攝影模型」(將平面圖像變成立體,類似立體聖誕卡概念),增加作品深度。

藝術發展局藝術教育組主席兼玫瑰崗學校藝術教育統籌梁崇任,早前為中五學生上藝術發展課(其他學習經歷課程)時,亦藉佔領行動介紹藝術,如放在佔領區的持傘巨人雕塑、百家傘,都因與環境緊扣而饒富意義,成為公共藝術。內地藝術家赤膊在心口寫上「支持香港」拍照,則是行為藝術,梁稱:「不是講求美感,而在於所帶出的信息」,這亦讓學生認識當代藝術,「不再限於傳統用泥造陶瓷」。

名畫二次創作 後現代常用

有人則二次創作描述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的名畫作Liberty Leading the People(自由領導人民),改成女神撐傘圖。梁崇任說,這是後現代創作常用手法,而兩幅同描繪民運,主題相近,但新作品把原作中人民手持的槍改成傘,既讚揚佔領運動的和平理念,也諷刺警方施放催淚彈。

梁考慮要求選修視藝科的文憑試生,利用佔領事件的網上圖片作畫,可表達任何立場。他強調自己在學生面前政治中立,用佔領切入是因為事件很轟動,令本來對時事敏感度不足的年輕人都關注,「要求學生創作,是逼他們埋牆角、要他們表白」,藝術亦可為普羅大眾「開竅」,「如(五四運動領導人)魯迅推動以版畫(在版上製作,供印刷用),讓文盲的人知道社會問題」。
   0    0    0    0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0
2#
發表於 14-10-22 12:30 |只看該作者
六四七一成學生創作靈感

【明報專訊】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中學藝術教育統籌梁德賢稱,很多時學生腦中會出現抽象概念,例如覺得對生活、教育制度、政治感到納悶,這時他便會鼓勵學生蒐集相關剪報、照片等,甚至到場觀察社會事件,爭取第一手資料和第一身感受,再思考如何把心中想法變成藝術品。

教師鼓勵現場觀察

梁稱,學生蒐集資料後,會將之按圖片中人物的動作和衣服顏色等,或按文章中的詞彙分類,以找出事物的「軌」及當中有趣之處,變成創作靈感。他舉例,有學生蒐集了六四和七一的剪報,找到一些常用詞彙,又想到傳統日曆中亦常出現「宜忌」詞彙(如宜嫁娶),於是製作了六四和七一日曆,如標明六四當日宜「穿黑衣」、忌「坦克車」、風水地是「天安門廣場」等。

有學生將藝術品送社區

他補充,藝術創作者不能躲在家中,要「落區」觀察,令藝術品背後有故事支撐,他便曾帶學生到訪舊區。部分學生更把藝術作品「送」給社會,梁舉例,有學生覺得社會很「灰」,於是由七人分別穿著七色衣服,在天水圍街頭合照,並把照片送給居民,寓意希望把色彩注入他們的生活。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