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升中派位 2013部份著名中學文憑試表現
樓主: elbar
go

2013部份著名中學文憑試表現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499
41#
發表於 11-1-8 20:48 |只看該作者

學生被評「廢柴」 港華安排輔導

香港華仁書院學生於社交網站facebook公開一名家教會義工在學生的閱讀報告寫進帶侮辱成分的評語,港華副校長何志宏表示,會安排教育心理學家跟進學生情緒,並請該家長義工「休息冷靜」,暫不處理學生活動。

事件源於暑假期間,校方與家教會合辦閱讀報告活動,由家教會邀請義工批改,一名義工點評時寫上「連一份讀書報告也不用心去做,你能擔當何種任務?…廢柴一條﹗」及 「有四百字嗎?失敗,非常失敗」 等字句。一些學生後來在社交網站貼出報告。

校方﹕該家長義工亦受壓

校方說,事件公開後,該名家長義工有情緒壓力,需由專人輔導,校方即時發出家長信減低對家長的衝擊,又安排駐校教育心理學家個別接見受影響學生,下星期前輔導全校學生,教導他們正面看待事件。何志宏表示,家教會已達共識,日後會安排家長參與「批改訓練班」,亦會讓學生在部分假期自由決定提交閱讀報告,校方認為不應以侮辱字句「教導」學生,將來閱讀報告會先經專人檢驗才發回。

有該校中七生認為,該家長義工評語過激,對學生沒正面幫助,「若學生在寫作報告時草草了事,學校可考慮以其他方式代替讀書報告作為假期功課」。

Rank: 7Rank: 7Rank: 7


13222
42#
發表於 11-1-9 09:53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elbar 於 11-1-7 21:29 發表
筆者十多年前於北愛爾蘭讀書,在畢業禮上,照例地奏起《天佑我皇》,大部份人都站立起來,但有少數人仍然坐在椅上。那些人當然就是反對英國對北愛爾蘭管治的天主教徒。所有其他人都若無其事,這些坐着的人也若無其事。整個畢業 ...


梁文道:一個死在香港的中國人
2011年01月09日

我知道華叔司徒華的遺願是建立民主中國,這大概也是不少香港人的心願。可是坦白講,經過多年在大陸走動的經歷之後,比華叔年少一半的我已經失卻這等雄心壯志了。現在的我,最期盼的不再是一個民主中國,而是一個比較正常的中國。什麼叫做比較「正常」的中國呢?那就是讓一個家庭不要莫名其妙地發現自己住了十幾年的地方有一天忽然給人拆了。好,就算你不能保證老百姓的住所不被強拆,起碼你也該留道氣口,讓他們去上訪投訴吧。如果你連上訪都不准,可不可以不要強姦那個跑來上訪的女孩呢?如果你的人非強姦她不可,能不能至少讓那個女孩去報個案呢?就算做做樣子也行吧?萬一這女子太過害怕,找人陪同壯膽,能不能不捉那個陪她的善心人,說他是「聚眾滋事」呢?如果你真得抓這個人,至少讓他見見家人和律師好不好?又如果大陸以外有人替他申寃訴苦,我請你不要動不動就怪這批人「井水犯河水」,行嗎?

我說的自然是「趙連海案」,就是這件案子使得平素對政治沒有丁點興趣,甚至在劉曉波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之後還要對我說「佢第日坐完監出來就有成千萬元等緊佢咁正」的理髮師也忍不住大罵:「太過份了!」

我心目中的正常國家就只不過是一個人民住房不會無端被拆,向公權力申訴寃情不會被人強姦,自己孩子吃了有毒食品的受害者不會反而成為被告然後再受害一次的國家。這樣的要求很高很過份嗎?這算不算是中了「西方」的毒,說話像「洋奴」?難道「中國模式」或者「儒家傳統」就允許那一切在我看來很不正常的事況嗎?

2010年的中國辦完了世博和亞運,香港人大都感到與有榮焉;《清明上河圖》動畫來港展出,香港人更是熱情擁抱,一日之內便搶光數十萬張門票;為什麼香港大學的民意調查一出來,港人對中央政府的信任程度反而不升且降?為什麼香港學生在過去一年裏頭最關注的中國新聞是劉曉波獲得諾貝爾獎,而不是武廣高鐵開通,中國取代了日本成為世上第二大經濟體呢?理由很簡單,因為比起這些令人目炫的成就,我們更在乎你在最基礎的層面上是否正常。比方說劉曉波,哪怕他的言論有錯,至少我們以為他用不著因為言論而犯罪。再退一萬步講,即使中國自有一套獨特的司法觀念體系,在這個體系底下,劉曉波必須為了自己的文章判刑入獄;那麼在官方開動輿論機器攻擊他的時候,你能不能告訴我,他們引用的那些劉曉波語錄都是從那裏看來的呢?為什麼新華社的評論作者看得到劉曉波的文章,一般百姓卻連「劉曉波」這三個字都打不進微博?你要大家認識劉曉波的「黑暗真面目」,是不是該給大伙看看他本人到底都寫了些什麼壞東西呢?這難道不是一個很正常很基本的要求嗎?問題根本不是像英華書院那位王老師所說的「負面報道太多」,而是那幾件負面事例都負面得太過詭異太過反常。

當然我們還可以再退一步,追問這一切究竟與香港人何干。正如港澳辦主任王光亞先生所講的,「井水不犯河水」(當然我們都曉得,在某些時刻某些場合,這水卻是必需一犯,而且值得稱讚的。例如讓港人捐款賑災,或者為國慶閱兵喝采)。於是我又想起了華叔在許多年前便再三宣說的一句話:「中國冇民主,香港就冇民主」。一直以來,華叔都被人詬病太過霸道,作風「一言堂」,當年一伙搞社運的年輕朋友更把他看成「真正民主運動」的最大障礙。可是至少在中港關係這一點上,我以為枱面上的政治人物裏頭沒有人比他看得更準更深。所謂「中國冇民主,香港就冇民主」,指的固然是香港不可能自外於全國現實,獨立地發展自己的民主政治;更是中國與香港之間那種複雜而深層的紐帶關係。簡單地舉一個假想的例子,如果香港的民主進程真像很多人所願望那樣,是未來全國政改的實驗與模範,那麼大家有沒有考慮過,香港政制的改革路向也會反過來受到中國自身規劃的影響呢?以目前利益集團逐漸穩固成形的狀況判斷,在議會中擁有功能組別在行政長官提名上面多所限制的香港政制會不會正好成了全中國的指路明燈?既保證了少數特權階層的世襲地位,又創造了一個類民主程序的遊戲規則來為他們博弈利益?

這種問題要再談下去,篇幅恐怕十倍不止。我想強調的,只是華叔政治判斷上的深謀遠慮其來有自。不過,真正使得香港人覺得自己有責干犯河水的理由,還不只是此等本土現實利益上的計較。

數年前,一位內地駐港人員和我談起六四問題,他剛剛抵埠,不太瞭解港人的六四情結,很驚訝我居然告訴他「香港人越是放不下六四,就越能說明香港人愛國」。在他看來,堅持平反六四就是堅持和中央政府對著幹;和中央政府對著幹,那自然就不能說是愛國了。然而,當我一提起司徒華,他就明白了。的確,沒有人可以懷疑華叔的愛國情懷,包括所有保守派以及那一堆九七後冒現的「愛國新貴」。為什麼越是放不下六四,就越能說明香港人愛國呢?道理很簡單,要是香港人都不把自己當做中國人,都不對這個國家動上真感情,都只顧著向「阿爺」討好處視之為個人利益的大靠山;當年我們又何必要冒著風雨集會頂著烈日遊行?如今我們又何必年年點燭以淚洗面?要不是有撕裂不開的身份認同,六四固然與我無關,趙連海就更是與我無關了;說到底,孩子患上腎結石的又不是我們香港人。

梁文道

Rank: 5Rank: 5


3744
43#
發表於 11-1-9 11:49 |只看該作者
忍不住要回应 csy_ma 君的帖,今天早上和囝囝分享一些网上文章,說及另一位"空凳"諾貝爾和平应獎得主,75年的 沙哈諾夫 Andrei Sakharov,他幸運一點,可以由太太读出得奬感言,不論孩子在什么学校读書,都是一篇为准備 "通识" 值得一读的文章。

http://www.sakharov-center.ru/asfconf2009/english/node/22

2010年 就祇有 張萬钧的 茉莉花 和 彩云追月, 我们的孩子学了這么多的音樂,又能否体会 茉莉花 和 彩云追月 的選擇呢?

http://www.youtube.com/watch?v=HqLZ6KyMa5o&feature=relatedhttp://www.youtube.com/watch?v=PiDE9aMr4V0&feature=related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499
44#
發表於 11-1-10 21:12 |只看該作者

新界逾百中學參與減班


據 悉 , 鄧 顯 紀 念 中 學 校 董 會 上 周 五 已 通 過 參 與 自 願 減 班 。


  教育局新推出的「六加三」加強版自願減班方案,下月二十五日截止申請。本報獲悉,北區英中名校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校董會上周已通過支持減班方案,令北區可落實全區參與減班,並將於本周舉行聯署儀式。另外,西貢亦落實有十二所中學參與減班,並將於本月底舉行聯署儀式。根據本報統計,新界區有一百三十九所中學開設五班中一,當中逾百所將參與自願減班。

  為了解全港中學參與自願減班最新進展,本報將一連三天報道香港、九龍及新界區情況,今日先分析新界區。新界包括沙田、大埔、北區、屯門、葵青、荃灣、元朗、屯門、西貢及離島九區,其中大埔、沙田、元朗及屯門屬收生不足重災區。新界區共有一百三十九所中學開設五班中一,根據本報向新界八區中學校長會查詢(荃灣及葵青屬同一校長會),初步統計約有一百零五所中學會參與自願減班。

  北區早前已表態,該區會就減班事宜採取一致行動,由於區內英中名校香港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早前曾表示未必參與減班,令全區減班存在變數。據悉,鄧顯紀念中學校董會上周五已通過參與自願減班,讓北區順利成為全港首個全區參與減班的地區,北區中學校長會本周將邀請教育局局長孫明揚,主持全區聯署減班儀式。

  北區中學校長會主席嚴志成表示,區內學校對參與自願減班早有共識,經過兩個多月諮詢期,各校已獲持份者支持減班。他指各校情況與歷史不一,而北區適齡人口下跌亦非嚴峻,但學界有責任共度時艱,以及借助減班優化教學環境,照顧學生個別差異。他希望今次聯署能鼓勵其他仍猶豫未決的學校參與減班,「希望仍未決定參與的學校,可在最後個多月時間積極考慮」。

  另外,西貢區有十三所中學開設五班中一,其中十二所已通過參與自願減班,並計畫本月二十八日舉行簽署儀式。西貢區中學校長會主席叢蔣漢表示,十二所中學聯署參與自願減班,以示共同承擔,「儀式雖不是全區減班,但更重要是凸顯不同教學語言與組別學校都有所承擔,鼓勵其他地區學校參與」。據悉,區內港澳信義會慕德中學因校董會會議在二月才召開,未能趕及參與聯署。

  至於被視為重災區的沙田,該區中學校長會主席周厚峰指,區內有二十一所中學開設五班中一,逾半已通過參與自願減班,其餘不少是處於最後諮詢階段,「個別學校因特別原因而不參與,須予以尊重,若能有十五、十六所中學參與,已感相當滿意」。

  屯門區中學校長會副主席譚日旭同意,全區減班是最理想做法,但由於現階段區內仍有少數學校仍未達共識,他預計截止申請前,區內最少會有逾半學校參與。元朗區中學校長會主席鄧振強亦指,區內有二十五所中學已表明參與減班,另有四所仍然猶豫未決,強調現時已有三分之二的參與率,不追求全區減班。荃灣及葵青區中學校長會主席何滿添則估計,區內逾八成中學將參與自願減班。

  對於北區中學率先全區減班,北區家長教師會聯會主席阮張淑娟指,因區內學校亦吸納跨境學生就讀,家長普遍擔憂減班後學額競爭更為激烈。北區家教會聯會上周六與北區中學校長會開會討論,阮太引述指,數據指區內每年約有一成共三百名成績屬前列的學生跨區到沙田、大埔等地上課,故相信對學額競爭影響輕微,她促請當局按照北區的情況,日後人口增加後彈性加班。

  教育局強調班數雖然下調,但隨學生入學人數大幅下降,入讀心儀學校的機會不受影響。在整體局勢穩定後,當局將與學界討論其他措施,以協助學校持續發展,提升教育質素。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499
45#
發表於 11-1-10 21:12 |只看該作者

大埔七中中率先響應減班

  大埔區共有十二所中學開設五班中一,包括七所傳統中中及五所傳統英中,為表示對「六加三」加強版自願減班方案的支持,區內七所傳統中中去年已率先聯署,承諾下學年起參與自願減班。消息指,區內四所傳統英中亦傾向支持減班方案,包括恩主教書院將響應辦學團體天主教香港教區呼籲而參與減班,迄今區內只餘聖公會莫壽增會督中學仍未決定是否參與,該校校長秀指,校方仍在諮詢家長等持份者,校董會最快本月底將就自願減班有最終決定。

  大埔區中學校長會主席郭永強則強調,區內傳統英中仍處於彼此觀望,情況仍然嚴峻,「現在情況就是全部抑或零(參與),但樂觀估計全區減班最終可以成事,希望他們可以早點表態,否則等到願意時,已經夠鐘」。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499
46#
發表於 11-1-11 13:33 |只看該作者

港島20中學逾半落實減班

港 島 民 生 書 院 因 教 師 流 失 率 低 , 憂 減 班 後 合 約 教 師 資 源 被 削 減 , 決 定 不 參 與 自 願 減 班 。  

  港島地區名校及傳統英中林立,參與自願減班形勢亦充滿變數。中西區的傳統官中名校英皇書院,因校友極力反對,仍未決定是否參與自願減班;聖若瑟書院、聖保祿中學及港島民生書院等地區名校,亦表明無意參與自願減班。本報統計,港島區有二十所中學開設五班中一,其中十一所將參與自願減班。

  港島區包括中西區、灣仔、東區及南區四區。本報向四區校長會及個別學校查詢,初步統計,約有十一所中學已通過,或傾向參與自願減班。

  屬於收生不足重災區之一的東區,據了解,區內十所開設五班中一的學校之中,包括庇理羅士女子中學、中華傳道會劉永生中學等七所學校,已通過參與自願減班,其餘三所學校,包括港島民生書院及聖馬可中學,將不參與減班,而香港中國婦女會中學則仍猶豫未決。東區中學校長會主席羅世光回應指,對於區內學校參與減班情況審慎樂觀,「全區一起減班的話,對外形象會正面一些」。

  名校林立的中西區,共有五所中學開設五班中一,其中遭到校友反對減班的英皇書院,上周已交由中西區區議會討論,但至今未有最終決定;同區英中男校聖若瑟書院,已表明不參與自願減班。據悉,區內的英華女學校及樂善堂梁銶琚書院,正積極考慮參與自願減班;至於聖士提反書院則不傾向參加。有區內校長指,中西區學額一直供不應求,除非校舍空間不足,否則自願減班對學校欠缺逼切性,參與度較低不難理解。

  灣仔區方面,區內有三所中學開設五班中一,繼皇仁書院已通過參與減班後,同區聖公會鄧肇堅中學校長戴德正亦表示,待家長及校友諮詢完成後,校董會將於本月底將拍板參加,「大部分教師對方案持正面意見,反覆考慮後,既然減班沒有特別困難,對整體教育界及學校發展亦有利,最終參與減班相當樂觀」。同區傳統英中聖保祿中學已表明,因校舍空間充裕,無意參與自願減班。

  至於南區,開設五班中一的培英中學及六班中一的傳統英中嘉諾撒聖心書院,符合條件申請自願減班。前者表示仍就自願減班進行商討,而後者則未就參與自願減班作出回應。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499
47#
發表於 11-1-11 22:41 |只看該作者

校務管治需整理 萬丈高樓由此起

  教育是社稷的根基,學校為培育學生成材的地方,而教師為學生仿效的對象,更何況官中及津貼中學的經費大部分為政府資助,即公帑,其帳目理應清楚,管治應該有透明度,更需要得到校務委員會的同意下才可以運用政府撥款。

  可是,審計署近日發出批評教育局的報告中,指出有學校違反教育局指引,將學生的非政府資金用作投資金融產品及物業,並聲稱是作員工宿舍之用;另有學校竟然未有把四川地震原用為賑災的善款全數捐出,另有學校在未有知會家長學校的真正財政狀況下,而得到家長支持申請上調學費,查實卻有部分學校的財政儲備高於其實際營運開支,沒有披露事實情況,有隱瞞之嫌。被發現的可能只屬冰山一角,種種內部管治混亂,揭露了教育局疏於監管及管治腐化而對學生立了反面教材的社會道德問題,值得注視。


  試想想,學童在成長階段在摸索事情的對與錯,很多理念在朋輩間及生活圈耳濡目染,影響深遠。學童在學校都要遵從校規,那麼,該些學校為何未有遵從教育局指引等處理校務及資金,而是以壞榜樣教曉學生黑與白外的灰色,為了私利可以不擇手段,罔顧道義及既有規則。


  學校的運作猶如一間公司,有方向目標,有來年大計,有僱員,有服務享有者,可是最重要的,是教育是一項服務而不應被包裝成一件商品,而教育的目的是培育英才,循循善誘,辦學不應該以利益先行。而正如學校像每一間公司都應該有良好的內部管治,符合各持份者的理性期望,而不是越權的勾當,或打着教學旗幟、滿口仁義道德卻是斂財有道的岳不群,而津貼及官立學校更不應該持商人辦學的宗旨。一間公司的帳目每年均需要合資格的核數師進行審計,學校也不例外,把玩一些數字遊戲只可暫時美化帳目,騙不了精明的會計專才;把學校資產作投資又或巧立名目去收取費用,避過教育局的監察也呃不了審計署的審查;扣起善款數額並採取拖延之策,即使逃得出公眾的指摘及輿論的批評,也敵不過道德的譴責。難怪早前廉政公署也得向辦學團體作出宣傳了。


  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理念的成果不是一朝一夕的,而學校的名聲亦是需要長年累月建立,一個錯誤決定的執行或未有履行責任的疏忽並不只是對學校運作的影響,而是對期望在學校能學習正確價值觀的每名學生的不尊重。



‧青年評論 朱家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499
48#
發表於 11-1-13 19:57 |只看該作者

九華擬就小班諮詢校友

九龍華仁書院早前發表優化小班教學的建議書,九華舊生會將於下周六(22日)舉行研討會,蒐集校友意見。該建議提出自今年9月起,將現時部分級別開6班,分6年逐步改為全部級別開5班,並實行每班27人的小班教學,不過中一起收生學額由180個大幅減至135個,減幅達25%。

九華校方在建議書指出,小班教學可解決現時教師工作量和課室擠迫等問題。校方另建議,每級有一班在中、英、數、通識等核心科,派多一名教師負責授課,照顧能力較弱的學生。

九華舊生會已設立電郵([email protected])蒐集校友意見。舊生會又指出,去年11月有舊生在報章刊登廣告反對九華削減學額,但該啟事不是由舊生會刊登,強調舊生會對母校的小班教學建議無既定立場,並一直與校方保持溝通。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499
49#
發表於 11-1-13 19:59 |只看該作者

狀元校同舟共濟 北區全區減班

教育局面對18區中學殺校的政治炸彈,昨日率先為新界北區拆彈。北區14所開5班的中學,包括曾出產9A狀元的道教鄧顯中學,全部參與自願減班,使全區在9月新學年減少400個中一學額。教育局長孫明揚承認,要18區皆全區減班有難度。

北區14所開辦5班中一的中學昨舉行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劃聯署儀式,由孫明揚見證。參與的包括5間英中,其中曾出產9A狀元的地區名校道教聯合會鄧顯紀念中學校長劉志遠說,願共同承擔學生下跌問題﹕「學校課室有33個,加上無收生危機,所以延至最後才決定參加,我們不會割肉餵嬰,到局方出通告,學校才考慮減班方案。」

新學年減400學額

香港中學校長會主席兼田家炳中學校長阮邦耀認為,10/11學年北區小六生約有3100人,較09/10學年減少百多人,雖然減班後全區減少約400個學額,但區內有約300學生選擇跨區上學,因此不會影響家長選校權。

孫明揚:難18區全區縮班

孫明揚於儀式後表示,全港約有100間中學會參加減班,他說﹕「香港有18區,有18個彈要拆,現在拆了一個都開心。」他承認,若要18區的5班中學均統一參與減班,有相當大的難度,因每區都有一至兩間學校因校情未可解決減班問題。對於中西區名校英皇書院的減班計劃,他說學校正與持份者溝通,教育局會再與校方商討。

對於未來能否達到「零殺校」,孫明揚則說要待明年暑假後統計每間學校收生情才能決定,但現時各區「勢頭」都頗好,如北區14間學校便同舟共濟解決問題。他又指北區中學取錄不少跨境學童,該區學生亦因交通方便而到其他地區上學,家長不會因中學減班而無法入學。

家長報直資校作兩手準備

小六生將在本月參與統一升中派位,小六家長康小姐昨到聖公會陳融中學為兒子報讀中一,她表示會為兒子報讀陳融和鄧顯兩所中學,但不知道學校將於新學年減班。她對區內名校減班感無奈,並報讀區內直資校作兩手準備。

對於家長擔心子女入讀名校機會減少,孫明揚希望家長抱平常心。「機會沒有減少,只是他們初時以為機會能增加,所以我希望家長抱平常心,他們的小朋友入學的機會不會減少,因為學生人數減少,在競爭方面得以補償。」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499
50#
發表於 11-1-13 22:45 |只看該作者

縮班不宜搞平均主義(社評)

北區14間中學達成協議,自願減收一班,以紓緩殺校壓力,是全港第一個區全區減班。事實上,由於本港適齡生源大幅下降,通過縮班安排,可令大部分中學暫時避過殺校、裁減教師的危機,減輕對教育界乃至社會造成的衝擊。還需看到的是,學校優勝劣汰,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因此,當局推行減班計劃要顧及社會對優質教育的需要,審慎處理優質學校例如部分官校的減班,避免縮班簡單化、一刀切,搞平均主義。

全港中學生人口持續下降已成大勢所趨,不少學校將因生源不足面臨殺校的命運。北區全區14間中學達成共識,順應教育局提出的「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劃,願意減收一班,既可獲得教育局的額外資助,學校亦毋須解僱超額教師,更重要的是,減輕了短期內被殺校的壓力。有參加減班的校長認同,減班是最有效紓緩殺校的方法,預計減班後,可以令區內學校未來數年收生穩定。劃一減班還避免了不同學校在減班問題上有差別對待,防範出現「標籤」效應。

出生率下降,適齡學生不足,已成為本港人口的結構性問題,教育局推出縮班計劃只能延緩殺校,卻不能根本改變這一局面。昨日教育局局長孫明揚亦不願保證因為北區中學同意縮班而將來不用殺校。以劃一減班換取不殺校,只是將對教師、辦學團體利益的觸動降至最低。不過,所有中學不問素質通通減班,令傳統名校包括不少官中亦要跟隨減班,意味著學生入讀教學質素較好的中學機會亦減少,對基層子弟的影響尤大,他們接受良好教育向上提升的機會更渺茫。

生源減少,本來是對學校汰弱留強的重新選擇,有利優化教育。如果「一刀切」縮班,將導致部分口碑好的學校亦要遵循,不符合留優汰劣原則。好學校對提升本港教育質素具有重要作用,學生、家長始終對好學校有殷切需求。教育以學生利益為先,當局決心推行減班計劃,但不能不重視社會的不同意見和訴求,應審慎處理優質學校的減班問題,給予其是否縮班的自主權,令本港的教育質素、學生利益得到有效的保障。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499
51#
發表於 11-1-14 21:07 |只看該作者

一班兩師比殺校好(馮振超)

香港學校收生不足情況持續,殺校由小學逐步蔓延至中學,中學以縮班應付,希望能盡量保留更多學校。

有意見說這是另類的汰弱留強,可以把一些辦得不好的學校「自然消失」,我認為這說法值得商榷,社會上永遠都會有成績平平的學生,如果日後家家都是名校,那麼這些學生又何去何從呢?

我認為,除了以縮班來處理教師需求減少的問題外,政府、教育界以至社會,其實亦應該以一些過往沒有想過的新思維來面對這個大勢變化。

每班學生人數過去有硬性規定,但教師人數是否可以撇除常規性的一班一教師呢?正如幼稚園,很多是因為孩子需要多些照顧而會「一班兩師」,那我們的中、小學又是否可以試行「一班兩師」呢?在教學模式方面,長久以來,教師在班房內都是演著「獨腳戲」,但我們可否研究、考慮、嘗試在一個班房裡面,容許兩位,甚至三位老師一同演繹、教學呢?

一個人在台上演獨腳戲,在演藝範疇裡,是極具難度的,因為一個人只能單獨以說話、身體語言作表達,比起有拍檔、對手的互動演繹完全是兩個層次的事情。但我們的課室裡,卻每日都仍要教師們演著這種高難度表演。教育界的朋友們,你們可有勇氣挑戰新嘗試呢?

我個人認為,這比較把現行政府以縮班政策來推遲辭退教師的想法來得更有意義。後記︰我討厭「殺校」這個負面得可以的詞語。


文化研究及新聞學碩士。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499
52#
發表於 11-1-15 13:29 |只看該作者

梁啟智﹕從直資風波說起

我們的社會需要怎樣的新生代?我們在如何培育我們的學生?這兩條問題的答案,在一個正常的社會當中應該相通;當我們的社會需要某種才能,我們就去培育這種才能,合情合理。在這一方面,香港社會既不正常,也不合理。

一個月前,我們的主流媒體正注視直資學校的監管問題。一個月過去,已沒有多少份報章願意繼續跟進。筆者不想責怪記者朋友,反而感到有點同情:這條新聞太難做,因為事件中好像沒有受害者。新聞故事往往都需要有一班「苦主」走出來爭取同情,但付鈔交學費的家長似乎不想投訴。他們不想知道學校有否受到監管,甚至不想知道子女在學校學了些什麼;他們唯一感興趣的,是子女從這家學校拿到的畢業證書對日後升學就業有多大幫助。因此,他們不單止不會感激傳媒對學校的狂追猛打,反而會責怪這些報道可能使他們的「投資」因而「貶值」。

重儀式輕內容的深層問題

直資監管問題的無疾而終,反映了香港社會重儀式而輕內容的深層問題。

任何的社會都需要某種機制把人分成不同的組別,然後委以不同的責任。最理想的情當然是任人唯賢,以確保人盡其才。但我們也可以想像某些社會可以選擇一些與才幹不相干的事情,例如鼻子或耳朵的大小來分類,只要各界認同的話也同樣可以運作。香港社會又是如何把香港人分類的呢?

翻看小學生的練習簿,不難發現「跳班教學」,要小一的學生做小二甚至小三的功課,已經是慣常基本要求。練習簿上的分數,所顯示的不再是這個孩子自己的計算或閱讀能力,因為這個孩子本來就不應該有能力做好這份功課。這分數所量度的,變成了他的家長有沒有餘暇陪他(替他)做功課,又或者有沒有財政能力找補習老師代勞。當對學生的評核開始變得和學生本身的資質和能力不相關,社會也離開任人唯賢的道路愈來愈遠。十多年的教育變成了儀式一場,從豪華親子遊學團的連年熱賣,小學面試也要做 portfolio,到大學生不求學問只想花最少的時間精力來為履歷鍍金,同出一轍。

一個只看鼻子或耳朵大小的社會是可以運作的,如果這是一個荒島的話。但香港不是一個荒島,香港是一個世界城市。就算目光狹小得只要做一個商業中心,投資環球金融炒賣之前也該懂一點國際關係吧。但當我們的制度從幼稚園開始便有系統地以家底和包裝作為晉升條件,很善於上位卻沒有想過上位之後要做些什麼,那麼所謂的國際金融中心也就只不過是大鱷的遊樂場罷了。

社會需要和晉升階梯完全脫軌

再進一步,在這全球化的年代,人類文明面對的最大挑戰是什麼?氣候改變、核武擴散、貧富不均。如果香港要當一個稱職的世界城市,對這些問題的認識和創見才該是我們衡量新生代的標準。

當「富二代」、「富三代」同時充斥娛樂版和港聞版,社會整體需要和個人晉升階梯完全脫軌,香港人有兩個選擇。我們可以選擇對這荒誕遊戲的宏觀後果不聞不問,只求自己或自己的子女可以在這遊戲中獲利爭勝,就如上文所述的直資學校家長一樣。

但我們也可以選擇改寫遊戲的規則,為何謂領袖下一個新的定義。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499
53#
發表於 11-1-16 22:22 |只看該作者

升中面試 越來越多問時事

約 200名小六學生分成 20組參加明愛舉辦的模擬面試。




中一自行派位下周一( 24日)截止報名,有輔導機構指出,越來越多中學在面試提問時事問題,政府申亞被立法會否決和司徒華病逝,也可能成為面試題目,促家長多與子女留意時事。教育局禁止設筆試,但學校踩界,要求學生以英文撰寫文章介紹自己,以測試他們的英語水平。


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昨舉行升中講座,有 140名家長出席;同時 200名來自港九新界的小六學生,分成 20組參加模擬面試班。導師教學生面試技巧,除答題技巧外,也提點如何拉椅子等禮儀。部份有預備的學生,能夠用數分鐘介紹自己,但面對導師的發問,則表現一般。其中一組有學生被問及對華叔病逝的感覺時,只答:「佢友善,好好人。」


近兩年家長較緊張

約 140位家長昨出席明愛的升中報名講座,有家長帶同非本年升中的子女一同出席。




昨日面試題目尚有政府申亞失敗,以及若有 100萬元會如何使用等。在小學任社工的明愛升中輔導服務發言人彭靜怡表示,從收集到的資料顯示,越來越多學校在面試加入時事問題,「包括政治、國際新聞,但通常會問同教育有關嘅題目,會叫同學講一宗印象深刻新聞」。她又指教育局禁止筆試,有學校改為要求學生以英語撰寫自我介紹文章。


彭靜怡表示,近兩年升中家長較往年的緊張,「今年啲家長幾日內就交晒表報名,以往嘅家長會成個月慢慢睇完學校開放日,先至報名」;以往不太受歡迎的直資愛國學校,也多了學生報讀。她得知有居於深水埗豪宅的家長蝕賣居所,搬到有近 10所英中的沙田區居住,以便統一派位時改報該區校網內的學校,而不是小學所屬的深水埗中學校網。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499
54#
發表於 11-1-17 19:47 |只看該作者

直資學校的誕生(林建華)


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主席林建華



        直資學校的出現源於一九八八年三月發表的「教育統籌委員會第三號報告書」。

        香港於一九七九年實施九年免費教育,在普及免費教育制度下,當時私立學校仍然頗受家長歡迎。

        一九八七年還有約八十五所私立中學提供約百分之十的學位,政府於一九八七/八八年度,向私立中學購買了約六萬三千個、相當於全部中學學位的百分之十四,當時政府沒有一個整體的私校政策,只是透過私校買位政策,來提供較廉價的中學學位。

        當時教育統籌委員會認為,香港是個多元化社會,私立學校應該有其發展的餘地,並建議政府應該對那些已達到相當高教育水準的私校,推行一項新的直接資助計劃,取消向私校買位的政策,目的是讓私校學位的水平,比得上其他先進國家,並讓家長有更多選擇。

        第三號報告書建議,讓達到一定標準的私立學校,可以申請加入直接資助(簡稱直資)計劃,其他資助學校亦應有資格申請,並考慮把直資計劃擴展至私立小學。直資學校在課程設計、取錄學生有一定的彈性,委員會提出幾項基本原則:

        (一)政府對每名就讀直資學校的學生的津貼,不應超過一個資助學位的開支;

        (二)學校的學費可以不受管制;

        (三)政府的資助按實際取錄學生人數計算;

        (四)應防止校方牟取暴利;

        (五)校方可以隨意運用所得津貼作教育用途。

        委員會相信大部份直資學校,都不會變為「貴族學校」,政府相信若有一定私校參加直資計劃,政府可以節省興建新學校的費用,為政府節省開支。

        根據第三號報告書的建議,一九九一年出現了第一批共九間直資學校,當時亦只有五間以私校方式開辦的「傳統愛國學校」及四間國際學校轉營為直資學校。

        直資學校制度的發展,基本上按照第三號報告書的方向進行,直資學校享有課程設計自主、彈性運用資源、自行取錄學生等政策。

        政府這種政策,讓直資學校有一定的發展空間,政府的支出亦有一定節省,家長更有多元化的選擇,直資制度是社會多贏的教育方案,在發展過程中可以逐步完善,而在完善管理過程中,不應扼殺直資學校發展與進步的空間。


        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主席 林建華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499
55#
發表於 11-1-17 19:49 |只看該作者

殺校的生機(荒島校長的說話 - 陳兆焯)

香港「殺校」問題,實際上就是教育界的「生存」問題,從業員徬徨是可以理解的。日前北區有14間學校聯署,每校縮減一班,以免任何一間被殺,顯示同舟共濟精神,但是若從教育質素看,要兩間較高和較低水平的學校同步縮減一班,卻又剝奪了家長選擇較優質學校的權利。教育局解畫說,因為競爭的學生少了,所以減少優質班數不會損害質素,可是由於學生和學校的資料全由當局掌握,市民難分真假。

本人看法是,殘酷殺校問題,不純是因為人口結構改變,實質上也是教育「一式化」所造成的。為甚麼香港所有(絕大部分)都只是文法中學,沒有其他「特色」學校?所謂特色學校,如籃球中學、電影中學、工藝中學、戒毒中學,可讓不同性向和需要的學生多一些選擇,而不同理念和專長的辦學團體也可各展所長,開辦自己擅長的科系。今天情況是由完全不同類型的辦學團體,開辦同一類型的文法中學去競爭不同類型的學生,所教授的學科本來非其所長。舉例說,若由正生會去開辦普通文法中學,可能不會太出色,但是我們的戒毒學校卻能取得社會認同。教育當局可否改變學校分類的思維。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88050
56#
發表於 11-1-18 14:18 |只看該作者
elbar,

Pls check PM.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499
57#
發表於 11-1-20 13:37 |只看該作者

九華減每班人數方案有變

  早前發表優化小班教學建議書,計畫新學年將每班人數減至二十七人,被校友實疑是變相減班的華仁書院(九龍),突然取消原定本周六舉行的校友研討會,延期至下月十九日舉行。舊生會在網站引述指,校方管理層正制定替代方案,以回應外界關注,但未有交代詳情。

  九華去年底向校董會提出小班教學的計晝,建議在新學年起實施小班教學,將中一每班人數由三十六人減至二十七人;中二至中四則由原來五班分拆為六班,令每班人數縮減至三十人。新制度下,中一級將少收四十五名學生,較參與教育局的「自願優化班級結構計畫」縮減一班共三十四個學額,多逾三成,引起九華校友及區內家長反彈,質疑校方是變相減班,削弱基層學生入讀機會。

  校方原定本周六舉行研討會,收集校友意見,但舊生會昨突然宣布延期,指校方正制定替代方案,並把校方原方案的超連結加註「文件已過時」字樣。據悉部分委員昨晨始得知延期,對替代方案內容一無所知。本報昨向九華校長陳岡查詢,惟截稿前未有回覆。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499
58#
發表於 11-1-21 19:14 |只看該作者

教局發信促直資校交核數報告

經過早前直資學校審計風波後,教育局日前向全港直資學校發出通告,要求學校須在4月底前提交2009/10學年的核數報告,並強調學校核數師須跟足範本,否則當局將不合資格報告發還和要求「重寫」,並警告若學校延期提交報告,當局不排除禁止學校於下學年調整學費。



遲交報告 或不能調整學費

通告強調,學校核數師須就審計時所發現的問題,以信件形式向校方指出,任何遲交報告或沒依足指示的學校,下學年或會不獲調整學費。當局會在有需要下,派員到學校稽核。

去年底直資學校爆發審計「混帳」風暴,教育局隨即成立工作小組。

當局表示,直資工作小組將討論改善直資學校的管治,包括增加學校運作透明度,但相關檢視工作有待開展。

有需要將派員稽核

另外,教育局常任秘書長謝凌潔貞昨到羅湖和落馬洲等6個過境口岸,了解跨境學童來港上學的交通情。

增跨境校巴架次 方便學童

謝凌潔貞表示,各過境口岸已採取連串特別安排,方便跨境學童上學,包括增加獲批准進出落馬洲支線公共運輸交匯處的校巴每小時的架次,及跨境校巴的特別配額。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499
59#
發表於 11-1-25 19:41 |只看該作者

教局擬定直資校規管指引

  教育局常任秘書長謝凌潔貞指出,當局為加強直資學校的管治透明度,將會制定一些規則,要求直資學校跟隨,但相信直資學校要時間適應,而當局會跟進學校的運作,有信心大部分直資學校都能順利解決問題。

取消直資資格要謹慎


  審計署去年調查全港77所直資學校,發現大部分也存在問題,而審計報告指出多間直資學校帳目不清,亂加學費並用政府的資助購買股票等,而謝凌潔貞領導教育局就直資學校帳目問題而成立的小組,她昨日與傳媒茶敍時表示,有信心處理好直資學校問題,小組會就直資學校的管理訂立規範,首要目的是要增加透明度,以及確立互相制衡的機制。

  謝凌潔貞指出,會給予直資學校一段時間改善帳目,如決定怎樣處理現有的資產,有信心大部分的直資學校都能順利解決問題,而現時雖有條例列明,違反條款的學校,會被取消直資的資格,但當局會考慮對學生的影響,故處理時會審慎。


  另外,對於教育界周日發起遊行請願,要求政府推行學前免費教育,她則表示,考慮到學位數量及師資等因素,認為學券制是現時最適合的方案,可提升幼兒教育質素,並對家長提供資助,政府未有計劃推行幼稚園免費教育,而若要推行15五年免費教育,就要將幼兒教育師資劃一。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499
60#
發表於 11-1-27 13:25 |只看該作者

西貢十一校明聯署減班

  「六加三」加強版自願減班方案下月二十五日截止申請,為減低標籤效應,各區參與減班的學校將陸續舉行儀式,承諾集體減班。本報獲悉,繼本月初北區全區聯署減班後,西貢區十一所中學明日亦集體舉行聯署;荃灣及葵青區至少有二十所中學,將於下周一聯合舉行承諾減班儀式。參與集體減班的中學表示,同區不同組別學校一同參與減班,可以令區內維持良好的教學生態。

  西貢區有十三所中學開設五班中一,全部均支持減班,並計畫明日舉行聯署減班儀式,不過,據悉,由於區內的港澳信義會慕德中學及威靈頓教育機構張沛松紀念中學,仍未就落實減班召開校董會及校管會,故兩校只會派出代表參與儀式以表支持,暫未知屆時會否一齊聯署。

  西貢區中學校長會主席叢蔣漢表示,今次十一所中學聯署參與自願減班,主要目的是以示共同承擔,「儀式雖不是全區減班,但最重要是凸顯不同教學語言與組別的學校都有所承擔,鼓勵其他地區學校參與」。

  該十三所開設五班中一的西貢區中學,其中三所是以英語為主要教學語言,包括迦密主恩中學、景嶺書院及將軍澳官立中學。另外,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參與自願減班後,今年九月新學年開設的四班中一,以全英語授課,令區內的英中增至四所。

  景嶺書院校長楊明倫表示,區內中學校長會已就自願減班方案舉行三次會議,對於今次全區能達成一致共識參與減班,他坦言好學校不能與開設的班數掛鈎,「不是開得多班就是好學校」。楊校長認為減班後,該校能有更多空間發展小班教學。另外,該校在六年過渡期內能繼續保留六名超額教席,有助降低師生比例,提升教學質素。

  緊隨西貢區後,荃灣、葵青區亦將在下周一舉行集體承諾減班儀式。荃葵青區中學校長會主席何滿添表示,荃葵青區共有二十六所中學開設五班中一,雖然部分學校要在農曆新年後才召開校董會,討論減班是否參與減班,但估計至少有二十所中學參與下周一的集體承諾減班儀式。

  他認為,今次當局提出的減班方案,是一個多贏方案,「該方案不但可令學校在不影響教師人手之下,提升教學質素,改善教學環境,更可令不同組別學校可以共存,故值得支持」。

  何滿添表示,由於特首提出的置安心計畫是在葵青區落實,加上區內住宅相繼落成,他相信在二○一五/一六學年時,區內人口將會穩定,屆時若有需要,區內學校或可要求增班。他希望繼大埔、北區、西貢及荃葵青區後,陸續有更多地區參與集體承諾減班行動。

  位於葵青區的中華傳道會安柱中學,將參與下周一的集體承諾減班行動,校長魏樹昭表示,屆時該校將公布參與減班後的一連串校本新措施,「學校會善用減班後得到的額外資源」。另外,荃灣區家長教師會聯會主席劉麗姬表示,區內家長對學校參與減班的反對聲音不多,「家長都很明智,會先按子女的程度去揀學校」。不過,她聽聞區內三所傳統英中,只有荃灣官立中學會參與減班,其餘兩所未必參與。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