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以普通話教授中文科會對學生帶來甚麼影響? ...
樓主: BK_EDITOR
go

以普通話教授中文科會對學生帶來甚麼影響? [複製鏈接]


290
21#
發表於 10-7-24 23:27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2


57
22#
發表於 10-8-24 23:06 |只看該作者
當然係可以打好基礎  語言最緊要之一係多講  講多d就好d

Rank: 5Rank: 5


1747
23#
發表於 10-9-28 10:15 |只看該作者
我都希望我的小朋友可以由細細個開始學普通話,所以宜家都幫佢報咗間普通話教學既幼稚園,等佢講同寫都係一樣,唔洗寫作時寫d白話文出黎...唔想搞到我敢中英都兩頭唔到岸!!

Rank: 5Rank: 5


1747
24#
發表於 10-9-28 10:33 |只看該作者
我都希望我的小朋友可以由細細個開始學普通話,所以宜家都幫佢報咗間普通話教學既幼稚園,等佢講同寫都係一樣,唔洗寫作時寫d白話文出黎...唔想搞到我敢中英都兩頭唔到岸!!

Rank: 5Rank: 5


1747
25#
發表於 10-9-28 10:33 |只看該作者
我都希望我的小朋友可以由細細個開始學普通話,所以宜家都幫佢報咗間普通話教學既幼稚園,等佢講同寫都係一樣,唔洗寫作時寫d白話文出黎...唔想搞到我敢中英都兩頭唔到岸!!

Rank: 5Rank: 5


1747
26#
發表於 10-9-28 10:41 |只看該作者
我都希望我的小朋友可以由細細個開始學普通話,所以宜家都幫佢報咗間普通話教學既幼稚園,等佢講同寫都係一樣,唔洗寫作時寫d白話文出黎...唔想搞到我敢中英都兩頭唔到岸!!

Rank: 5Rank: 5


1747
27#
發表於 10-9-28 12:39 |只看該作者
我都希望我的小朋友可以由細細個開始學普通話,所以宜家都幫佢報咗間普通話教學既幼稚園,等佢講同寫都係一樣,唔洗寫作時寫d白話文出黎...唔想搞到我敢中英都兩頭唔到岸!!

Rank: 3Rank: 3


154
28#
發表於 10-12-14 14:05 |只看該作者

以普教中的謬誤

回歸以來,教統局、語常會、中文大學、香港教師中心和不少民間教育機構,如小學中國語文教育研究學會、教聯會和普通話研習社等都大力推廣,發表不少文章,舉辦不少講座和工作坊,宣掦「以普教中」的好處。只不過「以普教中」是不是真的比「以粵教中」更能升學生的中文水平至今仍未有定論!甚至有不少研究顯示「以普教中」班的成績比不上「以粵教中」班的學生! 2006年「全球學生閱讀能力進展研究」(PIRLS)結果,本港小四學生的閱讀能力排名第二,緊次於俄羅斯。研究亦發現經常跟朋友說普通話的學生閱讀能力最低。以普通教中文,最少在閱讀方面,似乎没有甚麼幫助!

雖然「以普教中」的成效未有定論,但醉心於推廣普通話的「有識之士」已經急不及待!語常會在《「在香港中、小學以普通話教授中國語文科所需要之條件」研究報告》中,已經建議學術界不宜再花時間研究普通話教授中文的成效,應該重點研究如何落實推行「以普教中」!「以普教中」是否真的能提升中文水平已變得不再重要,最重要的是在中小學落實推行普通話教中文!名乎其實的為「以普教中」而「以普教中」。

前些時,「以普教中」的最強的口號是「我手寫我口」,使口語更貼近書面語。近年不少學者已說明普通話的口語亦有不少與書面語相異之處。於是「我手寫我口」的曝光率就大大降低了。其實,不用說普通話的口語與書面語不盡相同。「我手寫我口」本來就不是站在「以普教中」的一方!「我手寫我口」是白話文運動時,要把書面語拉近口語的口號。當然,這也是語言發展的趨勢。醉心於「以普教中」的「有識之士」所要高呼的,其實正正是「我手寫我口」所要反對的!把口語強行拉回向書面語,根本就是逆天而行!世界上所有的語言發展都是以口語為先,書面語不斷追近口語,鮮有口語走回頭路,回歸書面語。這是語言學的基本知識,有興趣的讀者不妨隨便找一本語言學的入門書來看看。
另一個「有識之士」常用的策略是避重就輕,轉移視聽。林建平和何偉傑兩位香港中文大學學者在《方言或標準語-中學生的態度和取向》一文中,根據研究結果所下的結論是:
    我們發現兩組(以普教中組及以粵教中組)學生都肯定以普通話教授中文科,既能提高他們運用中文書面語的能力,又能增強他們普通話的聽說能力。但教學語言的轉變,也給學生帶來不少適應的問題,如擔心"不能聽懂老師所教的內容"和"增加學習困難"等。同學不喜歡用普通話上課的原因,主要是擔心力有不逮,而非否定普通話本身作為教學語言的價值。無論喜歡或不喜歡老師使用普通話授課的同學,都普遍認同利用普通話作為教學語言,有助提升自己的中文書面語能力及普通話的聽說能力。學生所需的建立基礎通話能力多一點時間、適當的環境和良好的教學法互相配合。

文中用了三個詞語「肯定」、「擔心」和 「認同」來說明學生的態度。大家都明白態度是價值觀的問題,而非實際成效問題。研究結果只能說學生「認為」、「覺得」,或者是「以為」普通話可以提升中文語文能,至於實際上是否能提升中文語文能力卻是另一回事!兩位學者就以此肯定在中小學應推行普通話教中文,並提出九點建議。而文中「擔心」這個態度詞,兩位學者真是用得可圈可點!根據研究資料,57%的普通話組學生不喜歡用普通授課(這組學生至少已有一年時間接受以普教中),而其中的74%學生是因為聽不懂老師所教的內容。換句話說,即有超過42%(57%x74%)的普通話組學生聽不懂老師所教的內容!這就是兩位學者所說的學生的「擔心」!

何國祥曾經在一所學校裏進行過一次「以普教中」和「以粵教中」的對比研究,該校的老師、家長和學生均認為以普通話教中文,會對中文學習有幫助。甚至有用普通話教中文的老師感覺到自已的學生(接受用普通話教中文的學生),寫作水平有所提高。但事實是,普通話組的學生的中文成,績未有提高,甚至比「以粵教中」的學生更遜色!「覺得」始終不是事實!
其實天水圍有一間津校,從開校起,就已經用普通話教中文,甚至以普通話作為她的主要教學語言。但在這近十年裏也未曾聽聞有醉心於推廣普通話的「有識之士」,對這一所學校進行介紹,分享她的成果!真使人百思不得其解!

普通話比粵語更接近書面語,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就以此認為在香港用普通話教中文比用粵話為佳,未免把「語文教學」看得太簡單了!首先「語文教學」其實並不是單單「語文」的問題,它牽涉到文化認同、思維模式和各種能力的發展。而這些社會文化、思維模式和不少的能力都是學生在入學前已經植根在他們的腦海裏!人類的思維,主要以母語進行操作。兒童學習語言的同時,思維能力、個人成長和社會認同亦一併發展。如果以普通話進行教學,學童首先需要把普通話轉換成粵語,不單會妨礙學習,更會造成語言混亂;妨礙思維操作,影響學生思維能力發展。

書面語與口語不同之處是交際双方處於不同的時空,兩方不會直接互相影響,亦無體態語、副語言和周遭環境的輔助,而且書面語可以在發出前不斷修改,要求準確符合語言規範的。口語是即時的,快速的,與當的語言環境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呂叔湘 在《漢語研究工作者的當前任務》中:有些格式在口語裏極普通,在面書面語上不大看見;反過來,有些格式在書面語上常見,用在口語裏就顯得不合適。(譚成珠 2001 《現代漢語口語句式特點研究》香港普通話研習社出版)就是普通話本身也有口語和書面語之分。口言和書面語是兩個既相關,又相分語言系統。強行把兩者統一,是不切實際。

普通話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升,相信没有人會否定它的重要性,而且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它的重要性會不下於英語。所以能說、能聽普通話是廿一世紀要緊的競爭條件。會普通話是必須的,不過學會普通話和以普通話進行學習是兩回事!學會普通話不難,我們不少的普通話老師都是半途出家的。二三十歲才開始學普通話,連我們的特首、局長們,相信不少也是人到中年,才開始「b」、「p」、「m」、「f」急起直追,用作日常溝通,絶對是應付自如。作為中國人,懂得普通話是應該的,但不是說我們一定只可以用普通話生活,只可以用普通話學習!中國各地的方言都是中華民族的語言,都是中華民族的文化。能說能聽共同語,但用方言來學習又有甚麼問題?同一種語言在不同的方,在不同的環境下,也會造成差異,這是語言的特性!不要忘記:我們已經是「書同文」,只不過是語音上有所不同。

語言和經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強勢語言和強勢經濟往往是同生並存。語言符號學家艾柯(Umberto Eco)對英語取得世界語言的首要地位,就有這樣的見解:它因大英帝國的商業及殖民地擴張而開其端,接著又因美國在經濟上及科技上的霸權而使其確定。強勢語言和強勢經濟是双生兒。哪一處的經濟強勁,哪一處的語言亦會隨之而起!語言不是人力可以變更的!逆「勢」而行,不單會徒勞無功,而且更會犧牲下一代人的前途,影響香港的發展!如果希望香港的經濟能繼續在大中華區處於帶頭位置,首先就尊重和保護「香港話」!「香港話」靈活多變是文化多元的表徵,亦體現了香港思維和香港精神!

粵語是香港社會主要的交際語言、工作語言和傳媒語。如果在大環境未有改變之前,強把普通話作為教學語,無可避免地會削弱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結果會是得不償失!



http://hk.myblog.yahoo.com/jw!eV ... q0g--/article?mid=9

Rank: 2


54
29#
發表於 11-1-11 14:07 |只看該作者
中文寫作能力一定更佳, 不會寫這麼多廣東話.

Rank: 3Rank: 3


105
30#
發表於 11-1-21 18:43 |只看該作者

local school should adopt putonghua as teaching medium

all the international school are teaching chinese in mandarin, why local schools choose otherwise?


1. cantonese is one of the least evolved dialect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less evolved means less aesthetically appreciated, which is why many mandarin speakers resent the cantonese background accent. cantonese actually sounds closer to vietnamese and thai than mandarin in terms of pronouciation. the same is the cantonese ppl's physical features which tend to be of a bigger jaw, darker skin tone and a stout physique.  cantonese ppl's mental ability is also near the low end of the spectrum across china despite the cantonese area claims to be the 2nd most educated after the changjiang delta area(near shanghai), the IQ score of which ranks top, meaning even education cannot help if the gene pool quality lags too far behind. the slow evolution of cantonese is due to the warm weather and mild seasonal changes. this is also why most of the poor countries are near the equator whereas the most affluent are more on the north(in the scope of northern hemisphere).
2.there is a gap between written form of chinese and the spoken cantonese, rende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the language less efficient if the teaching medium is in cantonese while the text books are in formal chinese.

in the coarse of evolution, the less efficient will be replaced by the more efficient; the less aesthetically appreciated will be assimilated and replaced by the more appreciated.

Rank: 3Rank: 3


105
31#
發表於 11-1-21 18:45 |只看該作者
cantonese vs mandarin

the pronouciation of cantonese is close to the dialects spoken in central china 2000 years ago -- meaning the aesthetic level of Cantonese now is about the same as that prevalent in central china 2000 yrs ago, in other words, Cantonese has evolved very slow and thus sounds less pleasant to those with more developed aesthetic sense. this is why many mandarin speakers resent the cantonese accent.

mandarin is probably the most evolved chinese dialect, as having been subjected to influences(or blend-in) and scrutiny (or competition) from various dialects (mainly from the north and central) across china over history. the mandarin spoken by the beijing residents is probably the most pleasant to ears, thanks to the long history of beijing being the state capital(more than 1000 years). a capital city is where the elites congregate thus rendering more social selective pressure on the refinements of various aspects of human behaviour.

Rank: 3Rank: 3


154
32#
發表於 11-1-24 11:58 |只看該作者

英文vs中文

我想:英文可能是最佳的教學語言!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