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這個小女孩太厲害了,她父母到底怎樣教的呢? [打印本頁]

作者: MNIF    時間: 15-7-26 00:21     標題: 這個小女孩太厲害了,她父母到底怎樣教的呢?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MNIF    時間: 15-7-26 14:4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MNIF    時間: 16-3-12 19:3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little_yolky    時間: 16-3-13 22:53     標題: 引用:電視台綜藝節目,難免之前會有採排一下,可

原帖由 MNIF 於 15-07-26 發表
電視台綜藝節目,難免之前會有採排一下,可能某個方面會有跨張,自己去判斷。
我個人看法,小妹妹不是神童 ...
有D小朋友既問題⋯⋯可能係先天⋯⋯不一定係教育問題⋯⋯

不過,我贊成你說的,小朋友天生都可以有成為天才的潛能,只在後天教育的差異。妹妹剛出生時,C6剛失業,我同佢講,不如唔好做嘢,你睇住兩個寶寶,你只需要把她們教育成天才就可以了。點知呢個無大志馬上話:老婆,我要做嘢!

不過,話時話,唔係咁多人可以自己教古藉啊!阿細呢幾個月要出去補習,學phonics,我都覺得顏面無存,是我沒有教好佢主動溫習,唉!




作者: MNIF    時間: 16-3-14 01: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little_yolky    時間: 16-3-14 09:03

MNIF 發表於 16-3-14 01:38
回覆 little_yolky 的帖子

我好明白若果先天不足,再加上後天失調真係好難攪。就算係天才亦有被埋没的。個 ...
她們小時候我要她們背三字經, 給她們讀弟子規, 都唔駛出動道德經, 大女的學業成績已經唔駛粗心了。


可惜到阿妹時, 真係伴讀時間少好多, 因為用開既姐姐走了, 換了工人姐姐一個接一個都係OMG, 又大部份時間都同家姐伴讀, 阿妹只係從旁聽, 沒有專門輔導, 真係差好遠, 雖然阿妹聰明好多。



小學有時要背默, 我發覺家姐如果係要背古文古詩, 好快就背到, 但背現代的文章, 就要背一萬年。其實老師唔好要背咁多無謂嘢, 背多D古文古詩好過啦。


如果同小朋友一齊睇道德經, 我諗最大得益係我自己。

作者: sheffield    時間: 16-3-14 12:52

厲害嗎?為的是什麼…
作者: little_yolky    時間: 16-3-14 13:12

sheffield 發表於 16-3-14 12:52
厲害嗎?為的是什麼…
樓主只係想鼓勵大家用中國古籍教育幼兒的好處多多。
作者: MNIF    時間: 16-3-14 14: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bubemama    時間: 16-3-14 18:19     標題: 回覆:MNIF 的帖子

有咩經典介紹?




作者: MNIF    時間: 16-3-14 22: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bubemama    時間: 16-3-15 09:22     標題: 回覆:MNIF 的帖子

論語小朋友讀完都唔明,會比較悶,有冇妙計令小朋友肯讀?




作者: MNIF    時間: 16-3-15 14: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bubemama    時間: 16-3-16 09:37     標題: 回覆:MNIF 的帖子

呢個係我面對緊嘅問題,唔係假設性。我小朋友睇三字經,弟子規都興趣缺缺,所以想請教點可以令佢地唸論語唸上一二百次,希望可以參考下你嘅經驗。




作者: MNIF    時間: 16-3-16 10: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little_yolky    時間: 16-3-16 11:12

bubemama 發表於 16-3-16 09:37
呢個係我面對緊嘅問題,唔係假設性。我小朋友睇三字經,弟子規都興趣缺缺,所以想請教點可以令佢地唸論語唸 ...
我當年叫小朋友念三字經同弟子規, 無俾佢哋睇, 只係我一句, 佢一句, 念到識背。每日4-6句左右(根據前文後理斬件), 但每日讀完, 就例必抽當日相關既一兩個故仔講佢哋聽。當然, 你講古仔個技巧要好了得至可以吸引人啦, 所以佢哋都唔係好抗拒。

不過, 以上行為既危機係, 小朋友大大吓, 自己有自主意志既時候, 就會揀晒D歷史、古典故事嚟睇, 唔多睇其他嘢, 有D煩惱。

作者: bubemama    時間: 16-3-16 11:14     標題: 回覆:MNIF 的帖子

我大仔四歲,鐘意畫畫睇故事書,但就坐唔定,唔係好聽大人嘅說話,比較有主見。我一直想俾佢學習呢啲古籍,但係每次一讀冇耐又走咗去,所以覺得無從入手。




作者: bubemama    時間: 16-3-16 11:18     標題: 引用:Quote:bubemama+發表於+16-3-16+09:37+呢個

原帖由 little_yolky 於 16-03-16 發表
我當年叫小朋友念三字經同弟子規, 無俾佢哋睇, 只係我一句, 佢一句, 念到識背。每日4-6句左右(根據前文後理 ...
我諗我太遲俾我大仔睇呢類古書,佢睇慣哂繪本,一睇呢啲古書就彈開




作者: little_yolky    時間: 16-3-16 12:02

bubemama 發表於 16-3-16 11:14
我大仔四歲,鐘意畫畫睇故事書,但就坐唔定,唔係好聽大人嘅說話,比較有主見。我一直想俾佢學習呢啲古籍, ...
只得四歲而已, 學習點可以俾佢比較有主見, 要學的就要學了, 習慣咗唔鐘意就彈開, 再大D功課唔鐘意又彈開, 溫習唔鐘意又彈開, 同你講, 阿媽我剩係鐘意玩手機, 咁唔通又俾佢有主見? 學習時學習, 彈開時彈開, 佢可以有足夠既彈開自主時間, 但亦要有坐定定學習時間, 如果唔鐘意坐, 就企响度學都可以。阿媽無話可以彈開, 就繼續企定定。
作者: little_yolky    時間: 16-3-16 12:22

MASAYA    發表於 13 分鐘前


咁細個小朋友, 唔一定需要
作者: little_yolky    時間: 16-3-16 12:43

MASAYA  我話妳毆佢呀  發表於 1 分鐘前


小小朋友好乖的, 唔需要毆。
作者: 1234ats    時間: 16-3-16 13:18

學文言文最有效方法是背誦。

可先由聽錄音背唐詩宋詞開始,熟練以後才朗讀文字。詩詞講究押韻,朗讀時最好加一點感情,注意節奏,如果掌握得好,背詩詞的感覺有點像唱歌,並不沉悶。

習慣以後才接觸三字經等,也是要多聽多開聲朗讀,每次背幾句,不要花太長時間,只要孩子不覺得困難,自然不會抗拒。

最初不用追求孩子完全明白內容,文章讀得多,孩子自然多少也能感悟意思,待孩子長大後才教其中道理也未遲。

我個人不贊成背白話文,不過文言文是需要多朗讀背誦。





作者: little_yolky    時間: 16-3-16 14:16

1234ats 發表於 16-3-16 13:18
學文言文最有效方法是背誦。

可先由聽錄音背唐詩宋詞開始,熟練以後才朗讀文字。詩詞講究押韻,朗讀時最好 ...
講到聽錄音就想死。我買咗一套唐詩書連CD, 諗住俾小朋友幾個月大時日日播俾佢哋聽, 點知一聽, 真係OMG, 讀到好似催眠曲咁, 又慢, 到最後都係要自己讀返, 嘥晒D錢。買呢D CD無得試聽, 好唔好真係靠撞彩。

另外, 我覺得千家詩都幾好咁, 又淺又好記。

作者: 1234ats    時間: 16-3-16 14:26

little_yolky

可以你自己錄音。你應該中意聽粵曲,學下粵劇老倌如何唸詩,阿女聽得仲過癮。
作者: little_yolky    時間: 16-3-16 14:32

1234ats 發表於 16-3-16 14:26
little_yolky

可以你自己錄音。你應該中意聽粵曲,學下粵劇老倌如何唸詩,阿女聽得仲過癮。 ...
我最憎聽粵曲, 阿女開頭學唱時我食咗好多排panadol。
我把聲過咗咪好難聽。唔知係咪童年陰影, 阿女唔鐘意聽CD, 所以連audio book都唔鐘意聽, 真係一指錯......

作者: MNIF    時間: 16-3-16 16:5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MNIF    時間: 16-7-9 23:2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MNIF    時間: 16-7-10 00: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6-7-10 20:10     標題: 回覆:這個小女孩太厲害了,她父母到底怎樣教的呢?

誦經有益, 就如運動有益, 捉棋有益, 畫劇有益, 音樂有益一樣。孩子時間有限, 要家長分配時間。

但誦經有無咁犀利語文數理化也攪掂, 孩子道德規範也好過人?我好有懷疑。接觸中国古代典藉, 中国人机会遠多於其他東西方人。如果簡單不明所以的誦經對語文數理化甚至做人也效果超凡, 中國人早己在語文數理化及道德領先全世界。




作者: eviepa    時間: 16-7-10 21:27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6-7-11 00:43 編輯

現代人對四書五經的膜拜,肯定比不上古人。

清末,中國第一個留學生容宏,倡導了中國第一批用國家公費的留學生。很可惜,這批幾十人的留學生,在當時的環境下可謂先天不足,後天失調。

組成方面看,家勢好,有高潛質的孩子,根本不會去外國留學,所以能招到的孩子,都不會是很有潛質的人。

隨著該批學生去的,有個類似今天黨委書記的官員去監察著。這個黨委在美國時,甚麼也看不過眼,幾年後就向清政府大力中傷留學的安排。結果,在大部分人都未完成學業時就被全部召回。

後來,這些先天不足,後天失調的留學生不少都在日後位居要津,為國家作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同一時代,最有潛質的讀四書五經,有很多都讀了很久很久的聖賢書。然而,隨機抽出幾十個先天非常足、後天調理得非常好的人,平均而言,對國家的貢獻遠低於第一批留學生。

第一批的留學生的成就絕非偶然,後來有第二批、第三批。這些留學生中,很多都成為民初時國家的棟樑,平均成就遠比專注讀聖賢書的高。

大量研習四書五經會有奇效嗎?完全沒有理據。

作者: eviepa    時間: 16-7-10 21:40

四書五經曾在歷史上發揮過重要的作用,中國文化的強度,在歷史中所有文化排第二,只敗給近代歐洲文化,而勝過其他任何文化。不過雖然是冠軍與亞軍之差,但這種敗可是徹頭徹尾的完敗。中國要避免亡國滅種,就要自強;要自強,就要拋棄儒家文化至高無上的心態,虛心向西方學習。
作者: MrBeast    時間: 16-7-10 22:08

自問中文差,對四書五經一hill不通,但好奇想知四書五經對用體罰作為教兒工作又有什麼睇法呢?
作者: eviepa    時間: 16-7-10 22:19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6-7-10 22:19 編輯

回覆 MrBeast 的帖子

現正在讀袁偉時的《晚清大變局》,當中收錄一則有趣的某大家族的家規。



「影響最大的《朱子家禮》收入司馬光撰寫的《居家雜儀》,其中規定:…….『父母怒而不說而撻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



古人崇尚體罰,所以有棒下出孝兒的講法。



作者: MrBeast    時間: 16-7-10 22:41

本帖最後由 MrBeast 於 16-7-10 22:42 編輯
eviepa 發表於 16-7-10 22:19
回覆 MrBeast 的帖子

現正在讀袁偉時的《晚清大變局》,當中收錄一則有趣的某大家族的家規。

即是(有錯請改):激親父母佢地唔使講理由都可以打wok 金,仲要就算打到皮開肉爛,都唔好埋怨。咁就視為"孝"?呢套今時今日真的仲work 嗎?
作者: Barbe    時間: 16-7-10 23:13

MrBeast 發表於 16-7-10 22:41
即是(有錯請改):激親父母佢地唔使講理由都可以打wok 金,仲要就算打到皮開肉爛,都唔好埋怨。咁就視為 ...
今時今日,睇怕孝子要到牢獄盡孝
作者: eviepa    時間: 16-7-11 00:16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6-7-11 00:21 編輯

四書五經能有多大的教育作用,中國人有極深刻的認識。

百多年來,如何自強、如何現代化是中國的最重要考慮。在無數知識份子的討論、無數的反思下決定將學生花在古聖哲經典在學習上的比例大大減少。這絕對是個集體深思熟慮下的結論。死抱四書五經至高無上的心態,只會減慢中國自强步伐,對國家有害無益。
作者: daniel48    時間: 16-7-11 00:31

自己中文程度只能教成語, 唐詩宋詞也不懂, 請問可以怎樣引導小兒嘗試看古文 ? 他已高小, 中文水平在校內屬於一般
作者: eviepa    時間: 16-7-11 00:39

孔子得知弟子子貢貪污時,憤怒得大聲指摘。不錯,儒家思想希望讀書人廉潔。但熟讀四書五經的士子實際操守如何呢?中國古代幾乎是無官不貪。中國古代有句繪炙人口的名句:

「文官不貪財、武將不惜死」國家就會興旺。

中國古人對飽讀聖賢書的精英的要求,已經不是有沒有能力,只是非常humble的:只要不貪污腐化已經心滿意足了。

香港、星加坡兩地是華人社會唯一官員大致上廉潔的地方。而港星之所以廉潔,四書五經沒有一毛錢的關係,而是兩地都曾是英國殖民地而已。
作者: eviepa    時間: 16-7-11 00:47

MASAYA  選擇題:愚孝算唔算孝?  

在宗教上、教條主義者的心目中: faith is good, blind faith is better.
作者: MASAYA    時間: 16-7-11 00:50

eviepa 發表於 16-7-11 00:47
MASAYA  選擇題:愚孝算唔算孝?  

在宗教上、教條主義者的心目中: faith is good, blind faith is be ...
其實部份人心目中,科學都係一種信仰
作者: eviepa    時間: 16-7-11 01:00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6-7-11 07:45 編輯
MASAYA 發表於 16-7-11 00:50
其實部份人心目中,科學都係一種信仰

同意。


不過,科學的track record非常好,令十八世紀至二十世紀中葉的欧洲無敵於天下,令香港人平均寿命從二百年前的三十多歲,進步到今天的超過八十歲。

科學的神奇功效,有大量例子証明,相信科學,絕對是理性選擇。


作者: MASAYA    時間: 16-7-11 01:07

eviepa 發表於 16-7-11 01:00
同意。
嗯,不過都要理性去相信,而家太多銷售手法加個好似好勁既科技名就話自己有高超科技,例如負離子
作者: MrBeast    時間: 16-7-11 09:10

eviepa 發表於 16-7-11 00:39
孔子得知弟子子貢貪污時,憤怒得大聲指摘。不錯,儒家思想希望讀書人廉潔。但熟讀四書五經的士子實際操守如 ...
相信這是制度腐敗、上樑不正下樑歪、各家自掃門前雪等等的的問題,而為何四書五經中的好野又改變唔到這legacy,都值得後人思考
作者: eviepa    時間: 16-7-11 14:35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6-7-11 14:40 編輯

背誦對孩子的中文寫作有多大的進益呢?

如果你想子女曰後寫作程度是作家級水平,大量背誦古文是相當重要的過程。然後而,如果只希望孩子文憑試中文作文卷考5**,那麼背不背古文無關重要。

比較一下我和女兒考大學時的中文程度。我當時讀過的、背誦過的古文遠比女兒多,而且對中國歷史、文化、文學都遠勝女兒。但這些都阻不了女兒在考大學時文章寫得比我當時好的事實。我女兒文憑試中文作文卷拿5**。


既然只看趣味盎然的白話文小說已經可以取得5**,何苦要辛辛苦苦地背誦乏味的古文呢?




作者: MNIF    時間: 16-7-11 14:3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eviepa    時間: 16-7-11 14:42

MNIF 發表於 16-7-11 14:36
各位對於背誦經典成效存疑是正常的,因為當中涉及有些比較高層次嘅理論,非知音人可以理解。要知道EK讀者龐 ...
信者得救,理據欠奉
作者: MASAYA    時間: 16-7-11 14:49

講到神既旨意,係咪扭曲左古代先哲既理念?
作者: MNIF    時間: 16-7-11 15:0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小時了了    時間: 16-7-11 15:07

本帖最後由 小時了了 於 16-7-11 16:36 編輯
shadeslayer 發表於 16-7-10 20:10

誦經有益, 就如運動有益, 捉棋有益, 畫劇有益, 音樂有益一樣。孩子時間有限, 要家長分配時間。
但誦經有無咁犀利語文數理化也攪掂, 孩子道德規範也好過人?我好有懷疑。接觸中国古代典藉, 中国人机会遠多於其他東西方人。如果簡單不明所以的誦經對語文數理化甚至做人也效果超凡, 中國人早己在語文數理化及道德領先全世界。

我之前唔記得睇莊子定係老子書時, 記憶中書底一啲篇幅曾有提過有一個諾貝爾獎唔知咩野得主, 佢好熟悉莊子定係老子, 個諾貝爾獎得主當時係度思考緊莊士定係老子啲思想時, 靈光一閃, 跟住莊子定係老子其中一個理論去研究, 最後該研究就令到佢得到諾貝爾獎. 我唔肯定係咪湯川秀樹, 我要搵下屋企啲書證實下.

湯川秀樹 - 1949年成為首位日本人諾貝爾獎得主 https://zh.wikipedia.org/zh-hk/%E6%B1%A4%E5%B7%9D%E7%A7%80%E6%A0%91

"五、六歲左右,跟着祖父駒橘學習背誦四書。駒橘的素養豐富漢學....湯川在自傳中這樣記述:「我不覺得這時候背誦漢書毫無用處。……雖然不明白其中的意義,但是從漢書中得到很大的收穫。在之後閱讀大人的艱深書籍時,完全沒有抵觸,因為已經習慣了漢字。習慣是一種令人畏懼的東西,僅僅跟着祖父的聲音來背誦,在不知不覺中培養出的對漢字的親近感也讓之後讀書變得更容易。」


湯川秀樹傳/諾貝爾獎獲獎者傳記叢書
http://tl.zxhsd.com/kgsm/ts/big5/2012/12/08/2413579.shtml
第四章  求學時代——懵懂少年
  The Tale of Invest in the Literary Society
  7.受益於老莊哲學

P.S. 我無睇過呢本"湯川秀樹傳", 只係網上睇簡介而已


http://www.k-review.com.tw/2007/10/01/597/
.....湯川秀樹也受到中國哲學思想的影響,這或與他的母親是中國人有些關係。在他寫的書中就說,在思索粒子物理的過程中,《莊子》的一些思維給他一些啟示......

......在中國的傑出物理學家當中,楊振寧較多有討論近代科學與中國傳統哲學思維的關係,他曾經在一些演講和文章中,提出相關的想法,但相對來說,不如日本科學家談得那樣深入。譬如長岡半太郎說他從中國老莊哲學得到啟示,才打破過去認為東方人不能學習西方科學的想法。湯川秀樹對於中國的傳統孔孟老莊哲學,都有濃厚的興趣,他寫過好幾本書,談論其中的相關問題,並說自己在思考介子理論時,受到老莊哲學的影響。....



http://www.chiculture.net/0302/html/c01/0302c24.html
道士以研製出長生不死的「金丹大藥」為目標,他們在煉丹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積累了大量化學、冶金、礦物、植物、動物學等知識,產生不少重大發明(如火藥等)。有學者稱受道家影響的當代科學家為「新道家」,而道家思想的確對現今科學家有一定的影響,如﹕

•物理學大師玻爾(Niels Henrik David Bohr)認為他的「互補原理」與道家的「萬物負陰而抱陽」思想接近。
•美國當代物理學家惠勒(Wheeler, Yohn A.)認為道家的「有無相生」是他的「質樸性原理」思想之先驅。
•美國粒子物理學家卡普拉(Fritjof Capra)探討東方哲學的「道」、「氣」與現代物理學「場」概念的關係。
•諾貝爾獎得主—日本著名科學家湯川秀樹(Yukawa, Hideki)強調「直覺認識方法」。始終對老莊哲學的興趣不衰,從中尋找科學思想的啟迪。


http://pikamaymae.pixnet.net/blog/post/25820579-%E6%B9%AF%E5%B7%9D%E7%A7%80%E6%A8%B9
.....1965 , 日本為紀念介子理論三十周年, 在京都舉辦基本粒子國際研討會. 會上, 時已57歲的湯川秀樹教授親自在邀請信中, 以中文書法寫下莊子的一句話:

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 ---- 莊子 (外篇, 知北遊)”
作者: 小時了了    時間: 16-7-11 15:51

本帖最後由 小時了了 於 16-7-11 15:58 編輯
MrBeast 發表於 16-7-10 22:41
即是(有錯請改):激親父母佢地唔使講理由都可以打wok 金,仲要就算打到皮開肉爛,都唔好埋怨。咁就視為"孝"?呢套今時今日真的仲work 嗎?

您條問題係 DSE 2014 中文口試題目啊 http://www.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23067626


題目: 如果要選擇一個故事教育兒童孝敬父母,你認為以下哪一個最適合?討論並達成共識

木蘭代父從軍 黄香扇枕溫蓆 王祥臥冰求鯉
------------------------------------------------------------------
審題:為題目分開情境與任務兩部分。

情境 - 如果要選擇一個故事教育兒童孝敬父母,你認為以下哪一個(木蘭代父從軍/黄香扇枕溫蓆/王祥臥冰求鯉)最適合?
任務 -討論並達成共識。

(1) 處境:
題目提供一個探討教育的處境,討論在中國民間盡孝的故事「以教育兒童孝敬父母」。三個故事均為人熟悉,甚至被列為「二十四孝故事」,考生亦有能力可以處理。然而,三個故事均有其象徵意義及本質,考生應該容易掌握。

當中的關鍵詞為「孝敬」。人之孝,表示人之生命精神之能返而顧念其所自生之本,但實踐上,有時可謂麻目了的「愚孝」。

1. 木蘭代父從軍
木蘭據說姓花,從小跟著父親讀書寫字,平日料理家務。她還喜歡騎馬射箭,練得一身好武藝。有一天,衙門裡的差役送來了徵兵的通知,要征木蘭的父親去當兵。但父親年紀老邁,又怎能參軍打仗呢?木蘭沒有哥哥,弟弟又太小,她不忍心讓年老的父親去受苦,於是決定女扮男裝,代父從軍。木蘭父母雖不捨得女兒出征,但又無他法,只好同意她去了。

2. 扇枕溫衾

  黃香,東漢江夏安陸人,九歲喪母,事父極孝。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少年時即博通經典,文采飛揚,京師廣泛流傳 “天下無雙,江夏黃童”。安帝(107-125年)時任魏郡(今屬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災,黃香盡其所有賑濟災民。著有《九宮賦》、《天子冠頌》等。

3. 臥冰求鯉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喪,繼母朱氏多次在他父親面前說他的壞話,使他失去父愛。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繼母想吃活鯉魚,適值天寒地凍,他解開衣服臥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繼母食後,果然病癒。王祥隱居二十餘年,後從溫縣縣令做到大司農、司空、太尉。

(2) 任務:分析題型 – 共識題

須要一個明確的立場,聆聽討論分歧,收窄差距,並於過程中嘗試說服其他組員放棄觀點,達成共識/有達成共識的意圖。
在討論的過程中,考生可放棄自己的觀點,惟需要充足的理據才能提出。切忌因時間流逝而放棄,這會予人為共識而達共識的感覺。

整體而言,組員經努力協商後,仍未能達成共識,或只須就一項指標達成共識,已符合要求。

今次的討論的焦點,就是要比較何者最適合作「教育兒童孝敬父母」,考生根據什麼準則作出比較,至為關鍵。考生固然要就自己的主張,提出理據說服他人;亦要考慮別人的意見,擇善從之。

協商的過程應該是收窄分歧,朝共識的方向開展討論。最後或許未能達成共識,但共識意圖亦稱得上是完成任務了。

切忌:不作比較、過分堅執
---------------------------------------------------------------------
大綱:

(1) 確定立場/個人看法與前設(成因)
1. 木蘭代父從軍
2. 黃香扇枕溫蓆
3. 王祥臥冰求鯉

搜集充分理據

多角度思維: 為題目先劃分不同的角度,甚至不同的層次。

(a) 本質及現實論
[黃香扇枕溫蓆]

-現今的兒童,經常被稱「港孩」,原因之一乃不瞭解中國文精神的觀念。因此我們就要針對他們生活上的不足。就本質而言,當然三個故事都有導人可善的可能,可令人之德性可以發揚光大,甚至為孝。花木蘭代父從軍,教人不計得失,甚至自己的性命去盡孝;同樣王祥臥冰求鯉,以己身的一切換取繼母的健康。兩者都為「以物易物」的一種等價交換,希望以自身換取父母的安逸,所盡之孝未為兒童需學之孝。「顧念其所自生之本」,予兒童於現實生活中可有所啟發的唯有黃香扇枕溫蓆的故事。酷夏時為父親扇涼枕席;寒冬時用身體為父親溫暖被褥。所以可以教育兒童孝敬父母的故事,現實論就選「黃香扇枕溫蓆」的故事。

(b) 個人以及家庭方面

[黃香扇枕溫蓆]

-所為「身體髮膚,受諸父母」。孝的本義,乃要人盡後人的責任,顧念自身的根本。花木蘭代父從軍,個人方面,用自己的性命去盡孝,以身犯險,陷父於不義,在家庭方面,亦令自己有意外時不能盡孝,老不能有其所終。同樣王祥臥冰求鯉,以己身的一切換取繼母的健康。先不論是否有愚孝的存在,但兩者都莫視「己身出於本」的重要,未能徹底盡孝之意。黃香扇枕溫蓆則可基於孝之本,在生活上可達至孝的根本。此乃教育兒童的重點,而非傷害自身的極端例子,否則下一代傷害自己盡其孝,則不能。

(c) 社會角度

[黃香扇枕溫蓆]

木蘭代父從軍,王祥臥冰求鯉兩個故事,均以父母有病或年紀有衰作前設,因此這種孝乃有其他外在因素,這種孝,為了救人心切,及念本之情,推己及戈後,恐怕亦要計算當中的外在因素,於社會中作應用難,更勿論兒童。但黃香扇枕溫蓆,就描述了黃香的孝心,並於日常生活中一盡己力以作幫忙。然而,推己及人的精神,簡單如「讓座」的精神也可彰顯。




作者: MASAYA    時間: 16-7-11 16:09

本帖最後由 MASAYA 於 16-7-11 16:09 編輯
小時了了 發表於 16-7-11 15:51
您條問題係 DSE 2014 中文口試題目啊 http://www.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23067626

...

孝唔孝,首要睇心,再睇行為,唔係口講孝順就係,或者只係做表面孝順行為,唔見得係孝,忠唔忠亦然,口講愛國,都要睇下個心去左邊,行為做左乜去判斷,講,其實講乜都得... 好似講遠左...
作者: judy    時間: 16-7-11 16:25

如果你想子女曰後寫作程度是作家級水平,大量背誦古文是相當重要的過程。然後而,如果只希望孩子文憑試中文作文卷考5**,那麼背不背古文無關重要。


唔明,如果寫作程度是作家級水平勁過文憑試中文作文卷考5**嘅水平,而寫作程度是作家級水平,大量背誦古文是相當重要的過程。那麽,我睇唔出大量背誦古文,對中文作文卷考5**無幫助。

我知大量背誦古文有益,但我沒有咁做,第一 孩子没有興趣。第二 我冇咁好心力耐力。

作者: judy    時間: 16-7-11 16:56

四書五經曾在歷史上發揮過重要的作用,中國文化的強度,在歷史中所有文化排第二,只敗給近代歐洲文化,而勝過其他任何文化。不過雖然是冠軍與亞軍之差,但這種敗可是徹頭徹尾的完敗。中國要避免亡國滅種,就要自強;要自強,就要拋棄儒家文化至高無上的心態,虛心向西方學習。


這和儒家文化至高無上心態無關。喜歡儒家的,自然覺得儒家文化至高無上,道家的,自然覺得道家至高無上,人人如是。

中國之所以完敗,應是科舉制度,科舉制度最不好的地方,是以四書五經為考試範圍。近千年來人人花所有心力於這件事上,唔差係冇可能的。

第二個原因是清兵入關。清朝以幾百萬文朋低下人口,靠武力統治中國,所行政策都是怎樣防範漢人。清朝一朝,中國在科技文化上大幅倒退,令中國幾乎亡國滅種。
作者: 小時了了    時間: 16-7-11 16:58

本帖最後由 小時了了 於 16-7-11 17:03 編輯

回覆 eviepa 的帖子

純個人見解, 我信背誦古文的, 手下及口下留情, 不喜勿插, 高抬貴手


陳耀南-我們現在為甚麼還要讀一些中國古代文章?
http://www.edu-kingdom.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588035
第一,是要了解人性人情,以洞明世務;
第二,是要了解中國文化精神,以知所承繼;
第三,是要增加文學修養,以提高表達能力和藝術樂趣.
以上三點,對各行各業,,甚麼年齡的人,都是重要的.

首先,物質科技的確是日新月異的,但古往今來的人性人情,卻大同小異.人性人情,便是文學藝術的基礎.當然,工商世界與農業社會兩者的生活環境不同,人的做法與想法也自然有異;不過,親情友誼之可珍,天道命運之可疑,山水田園之可愛,鬥爭殘殺之可懼,許多情節,固然”太陽之下無新事”,許多感受,也是古今中外,同出一轍.這也是不同時代,不同地域的有關作品,能夠引起共鳴的原因.我們也藉此而對人對己,對事對理,都增加了解.此其一.

其次,最基本的人性人情,便是求幸福地生存,求不斷地進步.為了提升物質與精神各方面的生活質素,人就作出種種努力,表現為宗教,哲理,道德,法律,政治,經濟,科技,藝術......等等,其成績之總和,便稱之為”文化”.文化是代代承傳的,正如長河巨川,不可斬斷.文學是文化的一環,也是與日常語言文字關係最密的一種藝術.通過前人在這方面的成就,我們最容易了解文化精神的所在,於是知其得失,可以有所承繼.此其二.

第三,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轉移;但是,那演變是緩慢的,逐漸的,後先相繼的.以中文而論,語法,詞彙,都大體相通,甚或一致;而字體的長期統一,穩定,更給我們以直接閱讀的重大方便.古人文章超奇的想像,高雅的情思,縝密的構句,優美的措詞,流暢的律調,諧協的聲韻,在在都給讀者以藝術的沾溉;讓我們欣賞之時,有無窮的樂趣;運用之時,有無盡的營養.此其三.

當然,時世不同,讀者的心境有異,即使欣賞同一作品,那詮釋,感受有時也會分別--這點,明清之際的王船山,昊已在現代西方”接受美學”興起之前講過--也因此,現代我們讀中國古人的文章,可以在欣賞與評論方面,繼續增加新解,於是又一點一滴地豐富了整體的文化.

所以,前人的智慧,是現代的參考;文言的典範,是語體的營養;而今人的努力,又反過來把古代的成就發揚光大--或者考驗,淘汰.事實上,古人的寫作雖然比不上現代人那麼容易,古代的壞作品也理所當然地為數不少.好在,這些東西的絕大部分,都經不起無情的時間考驗而消失了.所謂”美斯愛,愛斯傳”,歷代家傳戶誦的精品,它們的傳達的訊息,變為了人們的價值觀念;它們的名言佳句,變成了日常的成語諺語,從逍都大邑到窮鄉僻壤,都共同表現了民族的文化.

譬如本書所選的四十多篇短文而論,它們的主題和雋語,就表現了中國傳統的”三達德”:--


首先是”智”.”智”是對事物情理的洞悉.<左傳>的”一鼓作氣,再衰而竭”,道出了”衝勁”的可貴而又難以持久,”隣之厚,君之薄”,又是國際基本矛盾的真正認識.西周的智者,已經昭示”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國語>),現代人如果缺乏這種政治胸襟,就真應愧死.為人師表的,更應當取法孔子的鼓勵學生”各言爾志"(<論語>).善學莊子的”目無全牛”,我們便容易”游刃有餘”地做事.讀了<左傳.燭之武退秦師>,我們知道”弱國”不一定就”無外交”,而身為領袖,最可貴的是禮賢下士,而誠懇地道歉.<韓非子>的”互相矛盾” ”狗猛酒酸”,都是生動的比喻.<戰國策>裡面的”酁忌與徐公”,促使人們面對阿諛時懂得反省.<史記.貨殖列傳>展示了千百年後西方經濟學家所美稱的”無形之手”;<世說新語>謝安的故事,闡釋了為甚麼”身教”重於”言教”.謝道韞”柳絮因風”的設擬,讓千百年前的人醒覺女性的藝術才質,從來都勝過許多男兒,劉禹錫”惟吾德馨”的自信,喚醒了許多人問舍求田的迷執.韓文公的短札與雜說,啟示了”用人”與”為文”的真理,王文公的短文,從反面揭示有天才不可無教育.......諸如此類,都可以使讀者的智慧,有所增長.

然後是”仁”.”仁”是無限的愛心,也是儒家所標舉的萬德之本.”鳥獸不可與同群”(<論語>),我們因此尊重避世的”隱士”,但更崇敬用世的”志士”;而只要堅持理想,不斷努力,充分表現了人類愛的”天下為公”(<禮記:大同.小康>)不會是永難實現的理想.”大同”或者還是遙遠了,要亂世恢復”小康”,要報答故主的知己,要扶持子姪般的領袖,諸葛亮以由種種愛心而匯成的責任感,鞠躬盡瘁,在感人肺腑的<出師表>中,展示了一顆”兩朝開濟”的老臣之心.在驚覺政治的黑暗與冷酷之後,”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的陶潛,毅然捨官歸去,移情於”欣欣向榮”的田園草木,甚至”不足為外人道”的桃花幻境”.比幻境容易”問津”的,是吳均與陶弘筆下的江南山水.同樣地愛山愛水,但絕不放棄仁民愛物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獨樂與眾樂合一的歐陽”文忠”,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文正”,甚至在<世說新語>記載的”新亭對泣”中,號召朋友們化悲憤為力量的王導.要貫徹國家社會之愛,自然先要愛護人才,人才不單是王安石所鄙夷的”雞鳴狗盜之士”(<讀孟嘗君傳>),更不是劉基筆下的”金云其外,敗絮其中”的高官大將(<賣柑者言>),不過,如果不受栽培(<傷仲永>),或者未逢”伯樂”(<雜說四>),甚至變成龔自珍誓要救治的”病梅”(<病梅館記>),那就值得關心社會的人,特別是身居九五之尊,準備”噓氣成雲”,”神變化,水下土”的靈龍(<雜說一>),好好反省了.至於周濂溪鍾情於”出淤泥而不染”的花中君子(<愛蓮說>),而李青蓮又在<春夜宴桃李園中序>中高唱:”天地者萬物而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浮生若夢,為歡幾何”,”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真箇秀句如珍,噴薄而出,都是源於深摰的生命之愛.

”仁者必有勇”,”勇”是一種現諸於行動的強大精神力量.這力量使人在苦難艱困中,拔升自己.<孟子>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一章,對勞苦空乏,挫折重重的人,是最有力的安慰與鼓勵;而<荀子.天論>的號召,也激發了不甘與草木同腐者的鬥志.有時是為了一種理想,一些原則,而犧牲自己.<史記.荊軻傳>”圖窮匕現”的一幕,就凝住了這位烈酒的勇武.更大的勇武,是克服自己,張良的忍辱負重(<留侯論>),周處的改過自新(<世說新語>),都是古人所說”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的最好例證;而韓愈在<伯夷頌>中指出:”信道篤而自知明”的特立獨行之士,能夠橫眉冷眼對天下後世的千夫之指,才是真正的勇者,至於方苞的揭露黑獄,扣戈人弦,出自舊社會的一介文人,也不失為一種勇氣了.

所以,古人的好文章,是很值得讀,很應該讀的.

怎樣讀?--七個要訣:

首先是”明訓話”--透過工具書,參考書的幫助,初步解通了文義.

其次是”析章句”--掌握了全篇的結構,段節的大意,清楚其中的來龍去脈,開合呼應.

第三是”體用心”--體會作者的撰寫動機和全文的主旨.

第四是”會情理”--進一步探討作者的生活環境和思想背景,以明白作者為甚麼會有此感此情,甚至為甚麼要採取某種表達手法.

第五是”賞藝術”--沒有情思不成其為藝術,單有情思而沒有語文技巧,也不成其為藝術.作品的謀篇組織,修辭造句,對偶聲律,用典舉例,比喻誇飾......等種種藝術,都要留心欣賞.

第六是”務朗讀”--好的文章一定富有音樂感.流暢的節奏,鏗鏘的聲律,以至作者的情思,一定要投入而放聲朗讀,才能真正體會.自己執筆的時候,朗讀也是極好的檢驗作品的方法.

第七時”多背誦”--好的作品,自己喜愛的作品,如果並非太長,一定要背誦;否則也要背誦片斷,那些篇章的段節層次,精辭美句才真正成為自己取之無盡,用之不竭的營養.自己的記憶力,也因此可以鍛鍊加強,以作為進一步理解,發揮,創作的基礎.

1993年10月


<中學生文學精讀.古文>
ISBN 978-962-04-1189-2




作者: little_yolky    時間: 16-7-11 16:58

judy 發表於 16-7-11 16:25
唔明,如果寫作程度是作家級水平勁過文憑試中文作文卷考5**嘅水平,而寫作程度是作家級水平,大量背誦古 ...
因為現在孩子要十項全能, 入水能游, 出水能跳。升小已經已有profile, 所以一日得24個鐘頭, 一日上兩間幼稚園既小朋友都唔少, 你仲叫佢哋背埋D對升學無鬼用既嘢? 講笑咩。

我哋以前既老師唔好 (拿, 我話大圍咋, 我自己本人D老師好好架), 無辦法令我們享受中國古代文化既樂趣, 所以, 我哋都教唔到下一代。再加上, 名校一般都著重英文, 所以我哋又更重視英語學習。我哋又要特異功能, 所以又要抽時間學習特異功能, 背誦古文對於升中升小無乜幫助, 學嚟做乜? 再加上eviepa話齋, 背到滿腹經倫又係5**, 人哋唔背學下答題技巧又係5**, 咁辛苦嚟做乜?


去到作家級水平, 唔係17-18歲時小孩子時分辨到, 可能係30以後, 有邊個阿爸阿媽會下咁既賭注(當然, 我本人認為係有贏無輸)。响香港, 求學總是求分數的。

作者: MASAYA    時間: 16-7-11 17:14

little_yolky 發表於 16-7-11 16:58
孔莊並無覺得自己至高無上,係我們扣帽子而已。
孔莊當然無,judy應該係講緊儒釋道fans,由「家」變為「教」
作者: MASAYA    時間: 16-7-11 17:21

小時了了 發表於 16-7-11 16:58
回覆 eviepa 的帖子

純個人見解, 我信背誦古文的, 手下及口下留情, 不喜勿插, 高抬貴手
//好的作品,自己喜愛的作品,如果並非太長,一定要背誦//
唔喜愛呢?


作者: 小時了了    時間: 16-7-11 17:26

有無理科人解答, 剛才在網上search, 見物理學嘅科學家有啲被老莊思想啟發其物理科學研究, 老莊思想跟物理學好似咩? 因咩解究呢?
作者: judy    時間: 16-7-11 17:29

因為現在孩子要十項全能, 入水能游, 出水能跳。


我不要十項全能。我只要孩子身體健康,又要讓孩子全面一點,能欣賞美好的事物,有一顆悲天憫人的心。於是,我安排孩子進行一定時數的體育活動,讓他學音樂,和他一起讀書等等。

以上可算在課外活動一欄。

當然,阿仔要努力讀好書,将來要做個有料之人。

總之,做任何事最好本着初心。課外活動而為求十項全能會好累,讀經為求享受中國古代文化,不為5**。著重英文着動享受其文字、以其為媒介吸收知識,而不為其他着數......

我求學不是分數,但如此這般,我分數會少嗎?
作者: judy    時間: 16-7-11 17:41

孔莊當然無,judy應該係講緊儒釋道fans,由「家」變為「教」


儒釋道才全面,心態才健康。但對儒釋道有高深認識的人,對世俗事務可以好無能(在孔子年代,儒或已够用)
作者: 小時了了    時間: 16-7-11 17:49

judy 發表於 16-7-11 17:41
儒釋道才全面,心態才健康。但對儒釋道有高深認識的人,對世俗事務可以好無能(在孔子年代,儒或已够用) ...
雖然我係基督徒, 但我鍾意道家老子及莊子思想. 可能因為我性格比格悲觀, 老子及莊子思想令我諗野舒服啲, 虛無啲

作者: little_yolky    時間: 16-7-11 17:50

judy 發表於 16-7-11 17:29
我不要十項全能。我只要孩子身體健康,又要讓孩子全面一點,能欣賞美好的事物,有一顆悲天憫人的心。於是 ...
會的, 除非你的孩子聰穎過人。不過多與少又是相對既概念。

話說, 我細女近日好開心, 見人就同人講佢好叻, 可以升上小二了。大女個同學, 派測驗卷92好唔開心, 因為無95分佢阿媽會鬧佢。不過, 佢係級一。咁, 你要問下自己, 求學不是求分數, 但你既底線可以去到邊?

作者: judy    時間: 16-7-11 17:59

咁, 你要問下自己, 求學不是求分數, 但你既底線可以去到邊?


我嘅答案係無得你set底線。如果可以set底線嘅,我會set全级第10.....之類。

我的睇法是為人父母,都要不斷進步,用最理智,最有效的方法教孩子。玄妙啲講:你眼中盯着分數,孩子就高分嗎?

作者: MASAYA    時間: 16-7-11 18:00

小時了了 發表於 16-7-11 17:49
雖然我係基督徒, 但我鍾意道家老子及莊子思想. 可能因為我性格比格悲觀, 老子及莊子思想令我諗野舒服啲, 虛 ...
其實冇衝突,只係d人將孔子老子當神拜,如果基督徒認同呢種神論就有危險
聖經既「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
老子既「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孔子既「因材施教」
甚至愛因斯坦既「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我唔認為只可以向一個方向學習

作者: little_yolky    時間: 16-7-11 18:06

judy 發表於 16-7-11 17:59
我嘅答案係無得你set底線。如果可以set底線嘅,我會set全级第10.....之類。

我的睇法是為人父母,都要不 ...
父母總有迷失的時候, 總覺得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君不見今年升中放榜, 有一位B3的小男孩, 入了乙一, 開心到飛起, 因為校風實在唔錯, 但爸爸轉頭帶佢去叩門, 記者問, 佢答派得唔滿意, 因為唔係B1。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6-7-11 19:18     標題: 引用:Quote:eviepa+發表於+16-7-11+00:47+MASAYA

原帖由 MASAYA 於 16-07-11 發表
其實部份人心目中,科學都係一種信仰
絕不同意科學係一種信仰。信仰, 就是在沒有証據下全面接受。科學的精神, 就是証據, 有証據就不用信仰。




作者: MrBeast    時間: 16-7-11 19:24

本帖最後由 MrBeast 於 16-7-11 19:25 編輯
小時了了 發表於 16-7-11 15:51
您條問題係 DSE 2014 中文口試題目啊 http://www.discuss.com.hk/viewthread.php?tid=23067626

...

thx 不知琅琊榜個故事內火寒毒有否根據(民間傳說之類).  真是書到用時方恨少,有時間去google 下先
作者: eviepa    時間: 16-7-11 19:27

我讀高小的時候精讀兩個姊姊的中史書;讀初中時細讀附近所有圖書館的所有天文學書。是好事還是壞事?當然是好事,因為我享受尋求知識的過程。

相反地,有那個網友強迫孩子小學時中史讀到我的水平、初中時天文有我的水準就是不智。

古文好不好?當然好。但好處只和中史、天文的级數,不能將之視為至高無上。如果孩子有興趣細讀、背誦古書,當然是件好事,但強迫背誦,完全不智。

論者大概有三大理由認為每個孩子都應天天誦經。我之前幾段帖文就較為詳細地駁斥這三大理由:

大量背誦古書,日後有成就的機會會大大增加。荒謬。

大量背誦古書,道德操守會大大提高。我感覺不到讀聖賢書的士子道德操手勝過英國知識分子。

大量背誦古文,中文寫作能力會大大提升。除了職業水準的作家外,閱讀有趣味的小說也可以達到不錯的水平。
作者: IloveJJ    時間: 16-7-11 19:29     標題: 引用:回覆+bubemama+的帖子 推介首先讀【論語】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eviepa    時間: 16-7-11 19:33

shadeslayer 發表於 16-7-11 19:18
絕不同意科學係一種信仰。信仰, 就是在沒有証據下全面接受。科學的精神, 就是証據, 有証據就不用信仰。



  ...
有些人會將信仰的定義無限擴大,於是便可以將科學講成信仰了。
我已經習慣了被人稱為迷信科學了。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6-7-11 19:37     標題: 引用:+本帖最後由+小時了了+於+16-7-11+16:36+編

原帖由 小時了了 於 16-07-11 發表
本帖最後由 小時了了 於 16-7-11 16:36 編輯
我不是說零星例子, 我是説古經如果真的有神效, 中國人現在應該在語文, 數理化, 道德等等範圍領先全世界。




作者: MrBeast    時間: 16-7-11 19:42

小時了了 發表於 16-7-11 17:26
有無理科人解答, 剛才在網上search, 見物理學嘅科學家有啲被老莊思想啟發其物理科學研究, 老莊思想跟物理學 ...
所以要廣泛閱讀,more importantly ,對身邊的事物有興趣,可能就是將來一偉大發明背後的靈感。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6-7-11 19:43     標題: 引用:有無理科人解答,+剛才在網上search,+見物理

原帖由 小時了了 於 16-07-11 發表
有無理科人解答, 剛才在網上search, 見物理學嘅科學家有啲被老莊思想啟發其物理科學研究, 老莊思想跟物理學 ...
啟發, 即係無真接關係。 有真接關係的, 叫做指導或教導。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6-7-11 20:01     標題: 回覆:這個小女孩太厲害了,她父母到底怎樣教的呢?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6-7-11 20:13 編輯

因為當中涉及有些比較高層次嘅理論,非知音人可以理解。要知道EK讀者龐大,來自五湖四海。若然我全盤公開,醒目嘅洞悉一切,將誦經包裝一吓,真係可以開班搵食。我不是計較利益,只恐怕醒目仔㗕啲唔㗕啲,到頭來用家話讀經冇用,給讀經蒙上污點。

xxxxxxxxxx

不要問, 總要信, 對嗎?

高層次嘅理論?  相信這裏有碩士以上的人不少?明白量子物理的人也可能有。 但就是明不了為何古藉有中英數理化道德的神效?  

醒目仔揾食有乜問題?世上醒目仔何其多, 自有人爭飯食。

讀經蒙上污點? 對你對其他讀經孩子毫無影響。智者自會分辨。

不如你自己開班, 只此一家, 咪無醒目仔爭飯食, 不會蒙污囉。




作者: eviepa    時間: 16-7-11 20:20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6-7-11 20:47 編輯

judy

看過張五常論中文學習,他認為中文要寫得真的好,就要背誦一定數量的詩詞歌賦s、經史子集。寫文時夹雜一些文言,可使文章較簡潔。熟讀古文亦可在適當時候抛抛書包,增強文氣。

judy 妳本人是中文高手,是EK少有能力用最簡約的文字,表達最深遠意思的網友。從妳的文章看,妳的古文根基很強,這亦是支持妳文章風格的重要基礎。

女兒少讀古文,所以文章都是非常白話。然而,小弟讀預科時,中國歷史、古文、文學不錯是讀了不少,但實際上當時的文章都是和女兒相似,非常白話,讀過的古文起不了甚麼作用。反而在EK多寫文後,較多將文言片語溶入白話文中。

我相信利用背誦古文的方法改善中文寫作能力,所需的力度極大,不宜普通學生採用。
作者: 小時了了    時間: 16-7-11 21:57

本帖最後由 小時了了 於 16-7-11 22:01 編輯
MNIF 發表於 16-3-14 01:38
回覆 little_yolky 的帖子
我好明白若果先天不足,再加上後天失調真係好難攪。就算係天才亦有被埋没的。個中原因很多,講出呢怕你不明白。因為你係成年人,生活上各式各样的事情已经折腾你半死。一個[靜]字已離開你很遠。
教小朋友讀經典古籍,没有難度,你識字就得,你唸一句,叫小朋友跟念一句。不雖要解䆁。只管小朋友朗讀,不要問她明不明,當教唱歌一樣。
我建議你譲女兒讀老子道德經,這是一本開智慧的書,讀上一百遍以上,二百遍更好。
一旦能背誦這書五千多字,你女兒定必脫胎換骨,不會像其他人一般見識。學業成績更不用担心。

小朋友學中文, 中國文學及文化, 哲學等

蔡志忠-哲理-動畫系列》http://mypaper.pchome.com.tw/liaol99/post/1320610566


《蔡志忠動畫-老子》鍾景輝配音----- 超好睇, 大人同小朋友睇完會好明"道家思想"及"道德經"

Youtube網上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ybMmJ0xbmo&list=PLwtMJmoQmCrdbZ49j0rXv1fBRIcWK8zCz



一兩年前有網友推介蔡志忠的漫畫文、史、哲系列書籍,成人阅讀也有很大得着。我當時雖然無買書,但買咗老子DVD睇,DVD由鍾景輝旁白,差不多將整本道德經由動畫深入淺出講解,睇完後,自己真係明多好多老子道德經,自己係當日思考好多國情世事,人情世故等事,老子真係好有智慧。

P.S. 但本人慧根有限,對陰陽之類理論唔係好理解得到, 呢部份可能個啲物理學家先至明卦?!。









作者: 小時了了    時間: 16-7-11 22:13

本帖最後由 小時了了 於 16-7-12 09:24 編輯


shadeslayer 發表於 16-7-11 19:37
我不是說零星例子, 我是説古經如果真的有神效, 中國人現在應該在語文, 數理化, 道德等等範圍領先全世界。

shadeslayer 發表於 16-7-11 19:43
啟發, 即係無真接關係。 有真接關係的, 叫做指導或教導。

http://www.edu-kingdom.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102216&extra=page%3D1&page=3

#53 嗯!我自己寫 "啟發" 而已!

#49 湯川秀樹。。。。他寫過好幾本書,談論其中的相關問題,並說自己在思考介子理論時,受到老莊哲學的影響



自己理解能力低劣,真心請教,無惡意的求問,"啟發, 即係無直接關係。 有直接關係的, 叫做指導或教導。"您的意思是......?



作者: MNIF    時間: 16-7-11 23:4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6-7-11 23:46     標題: 引用:Quote:shadeslayer+發表於+16-7-11+19:37+

原帖由 小時了了 於 16-07-11 發表
http://www.edu-kingdom.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102216&extra=page%3D1&page=3

#53 嗯!我 ...
我不是說零星例子, 我是説古經如果真的有神效, 中國人現在應該在語文, 數理化, 道德等等範圍領先全世界。

Xxxxx

你認為甚麼是哲學。




作者: MNIF    時間: 16-7-12 00:2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imonwan    時間: 16-7-12 01:57

MrBeast 發表於 16-7-10 22:08
自問中文差,對四書五經一hill不通,但好奇想知四書五經對用體罰作為教兒工作又有什麼睇法呢?  ...

孔子是教人不要給父母打死打傷,有機會被父母打死或重傷時要逃跑,否則是陷父母不義。

作者: simonwan    時間: 16-7-12 02:21

judy 發表於 16-7-11 16:56
這和儒家文化至高無上心態無關。喜歡儒家的,自然覺得儒家文化至高無上,道家的,自然覺得道家至高無上, ...

中國開始倒退應該是元朝以後。宋朝無論在經濟科學技術文化政治制度都系領先世界,南宋滅亡時,全中國的精英階層差不多死光,之所以“涯山之後無中國”。

作者: simonwan    時間: 16-7-12 02:34

little_yolky 發表於 16-7-11 16:58
因為現在孩子要十項全能, 入水能游, 出水能跳。升小已經已有profile, 所以一日得24個鐘頭, 一日上兩間幼稚 ...

記得周顯講過,佢請過幾個中文5**的畢業生,發覺他們寫的文章平平無奇,毫無看頭。後來他發現拿5**跟懂不懂考試技巧有莫大關係。

作者: simonwan    時間: 16-7-12 02:43

小時了了 發表於 16-7-11 17:26
有無理科人解答, 剛才在網上search, 見物理學嘅科學家有啲被老莊思想啟發其物理科學研究, 老莊思想跟物理學 ...

無用之用,大象無形,大音希聲等老莊思想其實就系講反向思維。好多時科學家、數學家想不出問題的解決辦法,若從反方向想,往往柳暗花明又一村。

作者: simonwan    時間: 16-7-12 02:46

little_yolky 發表於 16-7-11 17:50
會的, 除非你的孩子聰穎過人。不過多與少又是相對既概念。

話說, 我細女近日好開心, 見人就同人講佢好叻,  ...

初小時,我的底綫是升班同埋老師唔好找我麻煩。

作者: simonwan    時間: 16-7-12 02:56

shadeslayer 發表於 16-7-11 19:37
我不是說零星例子, 我是説古經如果真的有神效, 中國人現在應該在語文, 數理化, 道德等等範圍領先全世界。



  ...

猶太人的教育方法就是從小背誦大量猶太經典,而他們真的在所有學科都領先全世界。
反而中國人在近代已放棄讀經典,更枉論背誦。

作者: simonwan    時間: 16-7-12 04:04


要語文好,大量閲讀衹是第一步。要上一層樓,就要讀經典,還要精讀。
香港中小學教育的其中一個問題就是不讀經典,少讀經典。

學中文,就要讀中文經典,這是王道,是基本功。學英文,就要讀沙士比亞、聖經。
外國教育反而注重教經典,英國中學生讀莎士比亞,意大利中學生讀但丁,正常過正常,未讀過反而會面紅。衹有華人,覺得讀論語老子系多餘。系西方,未讀過拉丁文,都唔好意思話自己系educated. 難怪錢穆話中國文化花果飄零。

讀古文,讀經典系學中文的基本功,正如學功夫要扎馬。腰馬不好,仍可以打套拳,但與人一交手,就好容易比人打到變豬頭。不錯,不讀古文,仍可拿5**,但5**不是我爲孩子定的目標。言之有物外,我希望孩子的文章有文氣、有文采,用詞古雅。背古文不是爲了在文章中抛書包,寫一兩句古文以顯學問,這是無聊的想法。要把中文寫得有文氣有文采,肚子里沒有一定詩詞或古文,難矣!究其原因,中文是單音節字,文章讀來順暢、有氣勢,講究用字精煉,平仄有度;這些功夫要從古文中學。所以,古文人重視對對聯。當年陳寅恪爲清華出中文試題,其中一道題就是對對聯,并非無的放矢。

誠然,現在已21世紀,很多人認爲中文寫甘好有鬼用,都無人識欣賞。所以,歸根究底,要不要教孩子古文,這就是父母價值觀的問題。







作者: penn_2010    時間: 16-7-12 05:48     標題: 引用:Quote:原帖由+MASAYA+於+16-07-11+發表其實

原帖由 shadeslayer 於 16-07-11 發表
絕不同意科學係一種信仰。信仰, 就是在沒有証據下全面接受。科學的精神, 就是証據, 有証據就不用信仰。



  ...
講得好!




作者: eviepa    時間: 16-7-12 07:21


MASAYA  我冇話過你迷信科學囉,只係話信科學都要理性去信,

我無以為妳話我迷信。不過我真係畀好多迷信嘅人認為我迷信科學。
作者: eviepa    時間: 16-7-12 07:55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6-7-12 08:00 編輯

judy

第二樣嘢唔敢認叻,晚清歷史我有好深入嘅了解。我近兩年嚟用大學嘅規格讀晚清歷史,而家已經有信心教A Level世史清末部分。

毋庸致疑,近代歐洲文化係所有文化之中排第一,遠遠抛離我心目中嘅第二,中國文化,同埋第三嘅伊斯蘭文化。

面對近代歐洲人,無論秦皇、漢武、唐太宗、成吉斯汗都會不堪一擊。

到今日,除咗回教文化唔肯現代化(西歐化)外,中國、印度、非洲、南美、俄羅斯無一不全盤西歐化。

西歐近代文化係歷史上嘅偶然。其他文化要脱貧要自強就要快速西歐化。

嚮亞洲,日本自從1953年畀美國貝理轟咗幾炮後就馬上西歐化,於是成為東亞霸主。

中國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00年八國聯軍間,無數滿腹經論嘅「愛國賊」,祭出中華文化無比優越嘅大旗,誓死阻礙中國西化,浪費咗整整六十年寳貴光陰,令中國畀日本欺凌足足五十年,亦係今日中國仍然落後嘅重要原因。

清末中國唔夠歐洲人打,唔係科舉唔係滿洲人嘅錯,只係歐洲人太厲害,做咗個人類奇蹟出嚟。
作者: eviepa    時間: 16-7-12 07:56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6-7-12 07:58 編輯

duplicated
作者: MASAYA    時間: 16-7-12 09:22

//面對近代歐洲人,無論秦皇、漢武、唐太宗、成吉斯汗都會不堪一擊。//

請教應如何比較?
作者: MASAYA    時間: 16-7-12 09:25

simonwan 發表於 16-7-12 04:04
要語文好,大量閲讀衹是第一步。要上一層樓,就要讀經典,還要精讀。
香港中小學教育的其中一個問題就是不 ...
//誠然,現在已21世紀,很多人認爲中文寫甘好有鬼用,都無人識欣賞。所以,歸根究底,要不要教孩子古文,這就是父母價值觀的問題。//

最同意末段, 點教, 其實都係視乎追求d乜

作者: 小時了了    時間: 16-7-12 09:33

本帖最後由 小時了了 於 16-7-27 14:42 編輯
MNIF 發表於 16-7-11 23:43
小朋友學中文, 中國文學及文化, 哲學等《蔡志忠-哲理-動畫系列》http://mypaper.pchome.com.tw/liaol99/po ...兩星期前去上水唯一書店商x想買本道德經送俾人,竟然無貨,問店員話賣哂。我O咀,平時邊有人買架!今次又俾你推一推......

嘻!嘻! 如果我道德經送俾人, 我會買蔡志忠老子說動畫 (鍾景輝廣東話旁白)DVD. 我當初就係睇呢個第一次認識及開始接觸老子道德經. 鍾景輝旁白真係好正講得好好聽, 一路聽住King Sir 把聲, 好有"尋找他鄉的故事" feel.

小時了了推介  -  蔡志忠老子說動畫 (鍾景輝廣東話旁白)DVD



如果唔想買, 睇住網上唔洗錢普通話版嘅《蔡志忠動畫-老子》 Youtube網上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ybMmJ0xbmo&list=PLwtMJmoQmCrdbZ49j0rXv1fBRIcWK8zCz


老子說 全集 粵語 (蔡志忠)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bDBKcJuWa4


作者: 小時了了    時間: 16-7-12 09:51

MNIF 發表於 16-7-11 23:43
兩星期前去上水唯一書店商x想買本道德經送俾人,竟然無貨,問店員話賣哂。我O咀,平時邊有人買架!今次又俾 ...
嗯! 未了解老子道德經時, 自己長年累月對"老子道德經" 就係 "道士" "道觀", 什或林正英做個啲僵屍茅山戲, 戲裏面啲道士講"道可道, 非常道......." 場境氣氛真係好得人驚, 好嚇人.

我自己買咗兩本老子(道德經) 漫畫 + 語釋

第一本: 呢本舊年係台東二手書店買, 硬皮, 好平好靚


第二本, 呢本前年係銅鑼灣誠品買




作者: IloveJJ    時間: 16-7-12 09:52     標題: 引用:回覆+IloveJJ+的帖子 應該係,去到最後一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Wonderlady    時間: 16-7-12 10:04     標題: 引用:+本帖最後由+小時了了+於+16-7-12+09:53+編

原帖由 小時了了 於 16-07-12 發表
本帖最後由 小時了了 於 16-7-12 09:53 編輯
其實道家學説非常科學,只是古代人説的話,我地唔明。




作者: shadeslayer    時間: 16-7-12 13:18     標題: 回覆:這個小女孩太厲害了,她父母到底怎樣教的呢?

我第一個回應的第一句話, 就係話讀經有用。我讀書時讀過, 女兒小學時又讀過, 讀經對語文有用相信無人異議 (有幾好則有討論空間)。讀經作為一種文學欣賞,  或學習古賢思想, 也是好事。

我覺得不吐不快的, 是有人把讀經背經弄得甚神化, 甚麽語文好不在講, 數理道德也超凡, 或明或暗指出幼稚園孩子因為讀經背經所以學業進步驚人, 不是豬肉奬。孩子學習好固然藉得高興, 把效果歸纳為讀經背經, 則在題目中完全沒有足夠理據。

問多兩問, 就話唔講得, 醒目仔會揾到食, 又話普通人唔明。似乎只有PM她/他, 使點錢, 才可得到秘級。




作者: 小時了了    時間: 16-7-12 14:33

本帖最後由 小時了了 於 16-7-12 14:47 編輯
shadeslayer 發表於 16-7-12 13:18
我第一個回應的第一句話, 就係話讀經有用。我讀書時讀過, 女兒小學時又讀過, 讀經對語文有用相信無人異議 (有幾好則有討論空間)。讀經作為一種文學欣賞,  或學習古賢思想, 也是好事。
我覺得不吐不快的, 是有人把讀經背經弄得甚神化, 甚麽語文好不在講, 數理道德也超凡, 或明或暗指出幼稚園孩子因為讀經背經所以學業進步驚人, 不是豬肉奬。孩子學習好固然藉得高興, 把效果歸纳為讀經背經, 則在題目中完全沒有足夠理據。
問多兩問, 就話唔講得, 醒目仔會揾到食, 又話普通人唔明。似乎只有PM她/他, 使點錢, 才可得到秘級。

依家明晒您想講嘅野.

我早啲知妳係呢個意思, 我就唔洗會錯意係咁搵嗰個諾貝爾獎得主受老子影響從而係物理界有重要影響啊!我解錯題, 答錯野

本人少少愚見及總結, 其實大家都認同讀經有用有好處, 只是大家對讀經各有不同程度及時間投放而已!

而讀經影響, 大家都覺得有好嘅影響, 只是大家各有不同程度, 有啲會覺得會中國語文好,數理化都唔駛補咁厲害, 有啲會覺得中國語文會好, 有啲會覺得會幫到修物齊家治國平天下......., 讀經影響力只是大家不同程度而已!

作者: MNIF    時間: 16-7-12 14:4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Powered by Discuz! X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