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王國

標題: 對讀經有興趣的家長 [打印本頁]

作者: tracylin2002hk    時間: 11-3-18 10:06     標題: 對讀經有興趣的家長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wah112    時間: 11-3-19 19:5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wah112    時間: 11-3-20 20:4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kakimokmama    時間: 11-3-24 19:59

支持
作者: eviepa    時間: 11-3-24 21:30

歷史有沒有用?有!不過我不會強迫女兒自小每天用半小時背誦史實。如果她背誦史實是出於自發,我會任由她。

物理有沒有用?有!不過我不會強迫女兒自小每天讀半小時物理。如果她讀物理是出於興趣,我會任由她。

經學有沒有用?有!不過我不會強迫女兒自小每天讀經半小時。如果她讀經是出於興趣,我會任由她。

有沒有家長願意讓孩子每天用半小時去學習英文?極多家長願意。為甚麼?英文極重要!

有用不代表有大用,不代表要不惜任何代價去達到。每天半小時讀經,以普通孩子來說是悶出鳥來的活動,由幼稚園開始,到小學畢業,代價是多麼的沉重?但得到的有多大?每天背誦經書就會(或是有很大機會)成為一個有德行的人?我極懷疑。

道德憑甚麼培養出來的?主要是父母的身教,其次是整個社會的風氣衍生出來的道德約束力。我覺得背誦四書五經所得的很有限,至少不會值得花極大代價去換取。舉個例子說,孔子很少發脾氣,但有一次聽說一個弟子貪污,他氣得大發雷霆。從此可知儒家思想怎樣鄙視貪污。但整個中國歷史長河中,熟讀經典的中國官員,還不是踴躍去貪污?讀經幾時起過廣泛的作用?香港這個中國地方,還不是得力於未讀書過四書五經的英國佬,把集團式貪污連根拔起?

看了鼓吹經學極有用的網友講了那麼久,我還是不覺得需要付那麼大的代價去學一些普通家長覺得是「其中一種有用知識」的東西。
作者: stccmc    時間: 11-3-25 00: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魚腩    時間: 11-3-25 01:54

小朋友應受什麼教育,必然是父母和老師用他們的智慧和勇氣去選擇的。小朋友是不可能知道他應不應該讀經的,父母必須要替他選。

我的兒子讀經數月,他很喜歡上讀經班,在家讀經起初有點困難,過了不久變成習慣,集中力和聆聽力大大提升(因他四歲基本上可以說是不識字的,靠的純粹是大人逐句讀給他聽,他逐句跟着讀),說話比以前更清晰(因為讀經鍛鍊普通話咬字),認字增加了。三個半月內,每日讀約80字x約10至8次,三個半月後懂背約1750字的<大學>,記憶力的提升是不用置疑的。大人不可以自己的角度看認為讀經很悶、很難,小朋友天性是通過「重複」和「模仿」來學習,只要父母給自己和孩子一些機會去嘗試,必會感受到反複朗讀是完全乎合小朋友的天性。

古書說什麼?與我們生活有什麼關係?我們這世代的人很少讀過四書五經和其他古書,但當中的東西經過二千多年薪火相傳,已經與中國人的生活完全融合,變成老生常談,我們每日生活在古書建立的社會觀念和道德規範下,連自己也不知道。我隨便舉些例子:

1。「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

2。「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論語

3。「窈窕淑女,君子好求」--詩經

4。「明德」、「格物」-- 香港大學校徽上的四個中文字-- <大學>

5。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 <大學>

6。「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中央圖書館門口那個地球狀雕塑上刻上那句中文-- <易經>(周易)

7。「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孝經

8。「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論語

9。「三思而後行」-- 論語

以上可以說是無人不曉的老生常談,現代香港人或所有華人心中的「合符道德」的無形和看不見的尺度,很多很多都是經過二千多年,經歷每一時代(或朝代)的人「保留」和「淘汰」後餘下的人類智慧結晶,故說那些經典是中國文化的根源,亦是上一代父母身教和社會道德規範的根本和基礎。我所說的「中國文化」,不只是唐詩、古典小說,而是包含政治、人文思想、經濟、天文、宗教、倫理觀念和其他廣泛的東西。

為什麼日本人在災難中的表現,讓人覺得他們那麼優秀、有秩序,民族質素那麼高?他們保留自己的文化,學茶道,武士道精神,學日本禪宗,連「厚生省」「大狀相」等古代名稱也保留沿用。認識和保留自己國家文化的民族是有希望的,相反,放棄或拒絕認識自己國家文化的民族,只能被別國輸出的次等文化同化(「次等」是因為不懂知道別國的優良文化是什麼
--對於連自己國家文化也不願意認識的人,這是當然的結果)。

為什麼我們中國人現在是這樣?自五四運動後,人們只學白話文,之後再變成只學簡體字,再經歷文化大革命的洗禮,已經有整整一百年拼棄了流傳了幾千年的文化。我們已經無人懂文言文,無人懂這種為中國五千年文化歷史完整保留下來的寶貴工具。

現在由有學問、有知識的人在華人社會提倡兒童讀經,是每個中國人重新認識中國文化的好機會。日本、德國的小孩也讀經,(還記得胡錦濤幾年前訪問德國時,參觀一班兒童上中文班,鏡頭下一班德國孩子大聲朗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們中國人可能還會問:他們讀什麼?很丟臉?倫敦大學(好像是LSE)上月在校園豎立了孔子像,顯示了英國高等學府學術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欣賞和重視。我們炎黃子孫怎能這麼輕視自己祖先留給我們的好東西?

小學多讀中國經典,同時讀西方經典(如聖經的箴言、莎士比亞、美國獨立宣言)、長大一點,12、13歲左葉額長好以後,多學科學數理知識,學習西方科學的求真創新精神,把中國易經、黃帝內經中的天文、數學、醫學、養生知識和宇宙觀帶到西方,促進人類的科學醫學發展,把中國的內省和處世的哲學帶到西方,補足西方心理學、認知科學的不足之處,改善人們的心理和情緒健康,貢獻全人類。

讀經學的不是「知識」,而是做人處世的「學問」和「修養」問題。孩子每天花半小時讀人類文化的結晶,對他一輩子有用有價值的東西,應該比起讀小學中文課本的"小貓叫、小狗跳"有價值吧?應該比起他去學奧數、彈琴、朗誦、公文有用點吧?

讀經與否,個人決定,絕對尊重。把兒童讀經介紹給各位家長,分享不同觀點,是一番善意。

魚腩


原帖由 eviepa 於 11-3-24 21:30 發表
歷史有沒有用?有!不過我不會強迫女兒自小每天用半小時背誦史實。如果她背誦史實是出於自發,我會任由她。

物理有沒有用?有!不過我不會強迫女兒自小每天讀半小時物理。如果她讀物理是出於興趣,我會任由她。

經學有沒有用?有 ...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1-3-25 10:31

原帖由 eviepa 於 11-3-24 21:30 發表
歷史有沒有用?有!不過我不會強迫女兒自小每天用半小時背誦史實。如果她背誦史實是出於自發,我會任由她。

物理有沒有用?有!不過我不會強迫女兒自小每天讀半小時物理。如果她讀物理是出於興趣,我會任由她。

經學有沒有用?有 ...


閱讀有沒有用?有!不過我不會強迫小兒自小每天用半小時閱讀課外書。如果他閱讀課外書是出於自發,我會任由他。

學琴有沒有用?有!不過我不會強迫小兒自小每天用半小時學琴練習琴。如果他學琴練習琴是出於自發,我會任由他。

再誇張d......
上學有沒有用?有!不過我不會強迫小兒自小每天用大半天上學學習。如果他上學學習是出於自發,我會任由他。

上學有用不代表有大用,不代表要不惜任何代價去達到。每天用大半天上學學習,以普通孩子來說是悶出鳥來的活動,由幼稚園開始,到小學畢業,代價是多麼的沉重?但得到的有多大?每天用大半天上學學習就會(或是有很大機會)成為一個有德行的人?我極懷疑。

我完全睇唔出小兒或上學的小朋友個個是有興趣開開心心上學, 有些小朋友更覺得上學是"受刑",每天連"腦袋"都沒有帶上學,.......政府的9年免費強迫教學是否太過了.......
作者: Kanba    時間: 11-3-25 10:38

讀經典不是為了學知識,是為了學做人。

從小開始教導孩子基本的做人態度和人生道理,是父母和師長的責任。

----
補充:

身教當然最好,但不代表未能身教便不應言教。

教孩子學做人雖然不是非讀經典不可,但是我國經典經得起漫長時間的考驗,經歷無數讀書人思考批判,又有其他民族實踐仿傚,在在表明是祖先留給我們和子孫的好禮物。

古人的智慧不是百分百全對,我們教導孩子時適宜有所因應。盡信書不如無書,正是孟子所言。
作者: stccmc    時間: 11-3-25 13:1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wah112    時間: 11-3-25 13:4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nie40    時間: 11-3-25 14:37     標題: 回覆 5# eviepa 的文章

Eviepa,

不用这么衝动和大发应(overreacted), awah and tracy 只不过是分享读经好处. 朗读好处, 他们的孩子们是快活的读经孩子(我见过), 不一定是你口中的’ 強迫孩子自小每天讀經半小時’的父母’,

有用不代表有大用 – 这句是你个人观点, 事情何为有用, 无用是取决于各人心中一把尺,  对一些家庭和孩子,读经可以做到是亲子活动, 家庭关系一定是非常和谐的. 再者awah+tracy 是分享读经好处, 分享美德, 无强调所读的经文是全对的.  

我覺得背誦四書五經所得的很有限,至少不會值得花極大代價去換取-
这点会像圣经和佛经, 所得可以有限, 也可以是无限, 平凡之辈如我总常认为’神父’和’僧人’ 是呆子. 偏是大部份的出家人学问渊博又有智慧 使我又妒又恨.

有沒有家長願意讓孩子每天用半小時去學習英文?極多家長願意。為甚麼?英文極重要!
鬼老很多读经的玩儿, 如背诵Shakespeare, sonnets, poems等, 佷多内容观念也是无聊+岸居的, 我们是见着优美文字藻词, 赞叹当年詩人墨客的情怀,  家长也可考累让孩子在家开英文读经班的.

但整個中國歷史長河中,熟讀經典的中國官員,還不是踴躍去貪污?讀經幾時起過廣泛的作用?香港這個中國地方,還不是得力於未讀書過四書五經的英國佬,把集團式貪污連根拔起?
非常同意熟讀經典的中國官員,還是踴躍去貪污, 但我又会怀疑是如中国禁止读经后, 貪污腐败分子会否更多更多. (这是假设, 难以定论,sorry!)

Eviepa, 我女儿念中二 (主流学校是中一), 已享受自把自为, 喜欢撞板, 喜欢自立, 唔想我做helicopter pilot, 做预警. 她性情温柔, 我提醒她的事,她会温驯会应: 唔!!!.  最近几次是我未讲完, 她已经答: 唔!!!!, 令我哭笑不得.  幸好她对爸爸的话是留心的 (可能是爸爸唔好老皮?),  因此我常觉得Evie (大概是十五,六岁吧), 会甘心情愿听老爸教通识的, 是稀奇矣! 可是彼此生活各具特色. 我唔会怀疑她是被强逼的. (我的率言,请于以包涵)

你的fans, Annie
*本人不完全认识各大经文
*本人不完全同意我认识的经文的部分内容
*本人专重经文, 本人专重家长教孩子朗读经文.
*本人重申我是没有伴孩子阅读.朗读经文(其它前文已提过的)
作者: annie40    時間: 11-3-25 14:43

我个女都是眼訓仲要陪佢閱讀, 是她逼我多D,
完全明白你的心情!





[

quote]原帖由 awah112 於 11-3-25 13:43 發表


我冇講過誦經比閱讀甚至乎上學更重要喎.

社區圖書http://adex.baby-kingdom.com/www/delivery/avw.php?bannerid=563&cb=2103館有一星期一次親子共讀的讀經班,唔係日日去架,放左學先去羅.

p.s.我從來冇迫過大仔學 ... [/quote]
作者: rbaggio74    時間: 11-3-25 16:29

原帖由 eviepa 於 11-3-24 21:30 發表
歷史有沒有用?有!不過我不會強迫女兒自小每天用半小時背誦史實。如果她背誦史實是出於自發,我會任由她。

物理有沒有用?有!不過我不會強迫女兒自小每天讀半小時物理。如果她讀物理是出於興趣,我會任由她。

經學有沒有用?有 ...


也讓我這個新人來參一腳吧!

其實,正如我提過的,孩子學習中,首重『愉快』!

至於能否學以至用,要看孩子日後的《造化》了。

這裡,我暫且不去討論『讀經』有用與否。因為,這個真的因人而異。

至於何謂『愉快地學習』,以我認為,只要孩子能樂在其中的事情,就算我們成年人如何認為沉悶的事情,也能在孩子的眼裡視為『愉快』。

有如『情人眼裡出西施』吧。

孩子又如何認為那個事物讓其愉快?

我看有幾方面:
1)孩子從根本喜歡那樣做、想、看、聽等等的事物,
2)孩子做過後會得到自已所愛的父母的稱贊,
3)孩子覺得新奇的嘗試...........
不能盡錄。

從以上去看,得到一個結論,孩子之所以感到愉快,有發自內心的,亦有『人為的』{2}。

我的理念:孩子自出娘胎,大概不會帶著任何『偏見』來到世上吧.....{當然有另外的理論與之相反}

孩子的喜惡,往往來自得到的培育,簡單來說,父母、家人,長伴左右的親朋,對孩子的成長,愛好起著重要的影響。

在我的立場,無論是愉快地閱讀、愉快地讀經、愉快地自由自在、愉快的規規矩矩.........而成長的孩子,均有其過人之處。

重點在於,我們作為家長的判斷與選擇!

既然選定了路,就得努力走下去。

孩子愉快與否,是需要父母在其背後作出正面的影響的。
作者: goodmama2003    時間: 11-3-25 20:3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魚腩    時間: 11-3-25 22:26

閣下的幽默程度已超出一般人所理解。佩服!

原帖由 samuel89 於 11-3-25 10:31 發表


閱讀有沒有用?有!不過我不會強迫小兒自小每天用半小時閱讀課外書。如果他閱讀課外書是出於自發,我會任由他。

學琴有沒有用?有!不過我不會強迫小兒自小每天用半小時學琴練習琴。如果他學琴練習琴是出於自發,我會任由他。 ...

作者: Ocwc    時間: 11-3-25 23:20

我相信人作每一件事,在很多情況下都必定同他的價值觀有直接關係。大家所講的讀經,必定有價值的取捨,所以我覺得讀經必定對孩子有深遠影響。我們作家長的,準備教什麼價值觀給小孩,所以必須要小心,一教錯就要花大量時間來改正。

我感到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所包括的讀經經書必定不只是一本,作者又有很多個,這樣我們又從何知道作者們所説的論點是一致呢?在你和你孩子一起讀經時,你能告訴你的孩子那些論點要採立,那些不可以嗎,又為什麼,道家和儒家思想可共融嗎?如果你的小孩子還小的時候,你便將各家各説全講給他聽,他有能力分別誰對誰錯嗎?這樣不更令他迷糊嗎?

在小朋友幼小的時候,我認為父母有必要找出各經書合適的章節(這當然是父母認同的價值觀)來教,而不是三七二十一地,本本都走去讀。當然在他長大以後,我們可以給他自已選擇讀不同的經書,使他可以聽不同學説,然後給他自己分辨好與不好的機會。
作者: eviepa    時間: 11-3-25 23:34

其實我歡迎大家在此發表自己認為對的意見。要孩子自幼每天讀經半小時,讀足七八年的家長,雖然只是凰毛麟角,但極少數意見可以自由發表。百花齊放也為BK帶來更多生氣。不過越是小眾的看法,就越會受到大眾的質疑。小弟對這些意見,看下去覺得很有趣。不過有趣時有趣,我強烈反對這種做法,除非讀經是孩子自願的、沒有家長強制下做的行為。

我的意見分開兩部分:

1. 鼓吹讀經的家長嚴重低估了讀經的沉悶程度。
2. 鼓吹讀經的家長大大高估了讀經的作用。

先討論第一點 — 先討論較為容易取得共識的一點。

魚腩曰:

大人不可以自己的角度看認為讀經很悶、很難,小朋友天性是通過「重複」和「模仿」來學習,只要父母給自己和孩子一些機會去嘗試,必會感受到反複朗讀是完全乎合小朋友的天性。


這種意見我覺得匪夷所思。大家做過小朋友,讀書之中最沉悶的部分是甚麼?做練習?不。是背書!

我記得讀小學時,我和同學們都很怕背書。而我們所背的,都尚且還是較為瑯瑯上口的詩詞歌賦,或者是近似兒歌的白話文。朗讀或者背誦非韻文、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經典著作勘稱悶中之悶。每天半小時,悶足八、九年,代價之高有如天文數字。如果說朗讀、背誦四書五經合乎小朋友的天性,我無法認同。

付出天文數字的投資,有可能劃得來,只要回報也是天文數字就成。不過,這留待下一階段再討論。
作者: Ocwc    時間: 11-3-26 00:00

Eviepa 你好,

讀經書是否沉悶或是否合乎小朋友的天性,我感覺同每一個小孩子的個性及家長自己取態及方法有很大關係,不一定是,也不一定不是。

我反而有興趣想知道,你是否認為:這些古文化有沒有價值,它們所表達對事物觀點在今天是否還值得你的孩子一看?如果它們沒有價值,你感到那些方法能教育我們孩子的價值觀(例如那些書,那些講座,等等)?


原帖由 eviepa 於 11-3-25 23:34 發表
其實我歡迎大家在此發表自己認為對的意見。要孩子自幼每天讀經半小時,讀足七八年的家長,雖然只是凰毛麟角,但極少數意見可以自由發表。百花齊放也為BK帶來更多生氣。不過越是小眾的看法,就越會受到大眾的質疑。小弟對這些 ...

[ 本帖最後由 Ocwc 於 11-3-26 00:02 編輯 ]
作者: eviepa    時間: 11-3-26 00:06

因此我常觉得Evie (大概是十五,六岁吧), 会甘心情愿听老爸教通识的, 是稀奇矣! 可是彼此生活各具特色. 我唔会怀疑她是被强逼的.


女大了,十四歲了,變成一個少女。近大半年來都沒有講通識。反而是每晚的夜話。她睡前一般都會邀請我坐在她床邊的轉椅,天南地北地傾談,當中偶爾也會加插通識,但談笑才是主菜。通常直至她有較濃的睡意為止。
作者: eviepa    時間: 11-3-26 00:14

讀經書是否沉悶或是否合乎小朋友的天性,我感覺同每一個小孩子的個性及家長自己取態及方法有很大關係,不一定是,也不一定不是。


人與人有其不同之處,也有人人共通的特質。比如說,我認為絕大部分孩子都喜歡玩耍,而不是有些孩子喜歡玩耍,有些討厭玩耍。

除了極小數特別的孩子以外,經常朗讀、背誦經典作品就是一件苦差,極苦的差事。



我反而有興趣想知道,你是否認為:這些古文化有沒有價值,它們所表達對事物觀點在今天是否還值得你的孩子一看?如果它們沒有價值,你感到那些方法能教育我們孩子的價值觀(例如那些書,那些講座,等等)?


沒有人否定古文化的價值。我的觀點是,不要將有一些效用的東西神化。如果要將之神化,要拿出多一點的理據。

[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1-3-26 04:16 編輯 ]
作者: Ocwc    時間: 11-3-26 00:52

我自己覺得,現在的社會風氣,人的道德標準正飛快的惡化。不知你是否認同?

如果有這種感覺,我覺得一些家長們提出讀經這建議是可以多加考慮,採立。當然小朋友有沒有興趣是令外一件事。如果將這些經典哲學化成一些故事是否有幫助呢?

大家感到有什麼方法能幫助我們的小孩子建立健康的人生觀呢?

面對可能沉悶的機會,大家有那些經驗可分享呢?





原帖由 eviepa 於 11-3-26 00:14 發表
Eviepa 你好,



人與人有其不同之處,也有人人共通的特質。比如說,我認為絕大部分孩子都喜歡玩耍,而不是有些孩子喜歡玩耍,有些討厭玩耍。

除了極小數特別的孩子以外,經常朗讀、背誦經典作品就是一件苦差,極苦的差事。




...

[ 本帖最後由 Ocwc 於 11-3-26 00:58 編輯 ]
作者: 魚腩    時間: 11-3-26 01:11

選,是選被公認為經典中的經典,無須選你認為對的觀點來帶孩子讀,不必避開你不認同的觀點而不讀。為什麼?首先,中國文化本身包容性高,西方宗教一般只信一個神,中國人可以同時拜祖先,拜地主,行孝道仁義,諗佛經,睇風水,其包容性本身便是中國文化其中一個最珍貴的地方。其次,古書的意思可任人演繹,讀者會因自己的經驗、經歷和知識對古書內容有個人的見解和獲得不同的啟發,不同年紀對同一內容的感受亦可能不同。宋朝的學者和明朝學者對儒家經典內容的理解也有不同。第三,求學要求吸收廣泛知識,認識不同觀點和其論據、觀點產生的背景、前人採用各觀點的經驗和得失,再結合個人實際情況和主觀感受去決定認同和採用哪些觀點,父母的角色是引導孩子去看那些經典,讓他有廣闊的胸襟去求學。其實,去嘗試理解儒家、道家、墨子、諸子百家的觀點有什麼相通、不同或矛盾、怎樣應用在現代社會,這本身是一大學問,現在世上能眞正做到這事的人也沒多少個,他們一般被尊稱為國學大師。我們一般做父母的又豈敢替孩子"選"呢?最後,小朋友的理解力發展尚未成熟,他們是不可能理解經典的內容,但教文化、修養、做人處世是用潛移默化的方法,他長大後有一輩子時間去理解和感受,如果用"懂了才教"的方法,會錯失了他一生人記憶力最強的時間!時間和機會是講把握的!

讀經,不要求背,只要求朗讀,讀多了自己能背。不責罵,不強逼,多鼓勵,多稱讚,讀經的孩子是快樂,積極和有自信的孩子。懷疑?親身去試試吧,去讀經班參觀吧,我告訴你雪糕好好味,你不肯定因為你未食過,你親口試試,不就會知道是否真的好味嗎?

讀了經,長大了會否忘記?你自己有沒有記得一些小時候背過的東西現在三四十歲還記得?我自己有,我也有很多朋友有,很多著名作家也有,記得的都是不易理解但背起來琅琅上口的古文和詩句。現在都理解了。這都是親身經歷。



原帖由 Ocwc 於 11-3-25 23:20 發表
我相信人作每一件事,在很多情況下都必定同他的價值觀有直接關係。大家所講的讀經,必定有價值的取捨,所以我覺得讀經必定對孩子有深遠影響。我們作家長的,準備教什麼價值觀給小孩,所以必須要小心,一教錯就要花大量時間來改正 ...

作者: stccmc    時間: 11-3-26 03:5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1-3-26 12:10

原帖由 魚腩 於 11-3-25 22:26 發表
閣下的幽默程度已超出一般人所理解。佩服!


我只是有感而發而已......
回想起自已成長的年代, 冇電腦, 冇課外活動, 冇補習,冇父母的支援.....時代進步了, 而家經歷過 "百無"成長的一代陸續有新生代, 有些"早著先鞭"的已經有80後(部分80後已經有00後了),大部分是90後,00後. .....而家的00後"萬千寵愛在一身", 竟然出現左太多課外活動, 太多補習,太多父母的支援....然後進化到父母要因應仔女興趣提供課外活動, 再咨詢仔女,..."小小年紀"就要講"興趣","人權",最攪笑既系"求學"都要"愉快", 名之"愉快學習", ....以我個人經驗,在學校生活從來都系"又有喜,又有愁"架啦, 邊有可能一面倒"愉快學習", 問題系而家既家長竟然大部分都認為為仔女提供一面倒"愉快學習"先系父母責任, 每念及此, 我都懷疑自己是否有資格做人父親......慚愧.慚愧....
作者: awah112    時間: 11-3-26 13:1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wah112    時間: 11-3-26 13:3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tccmc    時間: 11-3-26 13:4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Ocwc    時間: 11-3-26 14:43

我支持有挑選的讀經原則,而你文中所論述的理念,有不小不認同。這裡容我一一表述。

<<選,是選被公認為經典中的經典,無須選你認為對的觀點來帶孩子讀,不必避開你不認同的觀點而不讀。為什麼?>>

首先要看孩子的年紀。我認為孩子年小的時候,父母須要灌輸正確的價值觀。當他有基礎的是非對錯觀念及分析能力以後,他當然有須要聽取不同觀點。錯的觀念必須首先避開。否則作為父母便須花非常大量時間才能作出改變。

<<首先,中國文化本身包容性高,西方宗教一般只信一個神,中國人可以同時拜祖先,拜地主,行孝道仁義,諗佛經,睇風水,其包容性本身便是中國文化其中一個最珍貴的地方。>>

我希望中國文化的包容性不是用來包容你所説的東西。
拜袓先->我們有須要尊敬孝順父母,拜就不須要。我和太太生的孩子,不是要來拜我們。
拜地主->什麼是地主?一塊木,還是一塊泥?以前的中國人是在拜什麼?
諗佛經->諗的人是否明白知道這些佛經是什麼意思?他們同意嗎?
睇風水->如果風水的意思是你父母的墓在什麼地方,向的是什麼方向,你就會好。大家不須要讀書了。

基督教説的是'分別為聖'。包容別人的不足處,但不公義為惡的行為要剪除絕不包容。

<<其次,古書的意思可任人演繹,讀者會因自己的經驗、經歷和知識對古書內容有個人的見解和獲得不同的啟發,不同年紀對同一內容的感受亦可能不同。宋朝的學者和明朝學者對儒家經典內容的理解也有不同。>>

我不認同。古書的作者,在當時就着他的文化環境時間,作出對事物的觀點的論述。讀者不應用自己的觀點來解釋作者的見解,否則我們便成為作者。當然不同年紀看同一本書有不同感受,但這不代表是作者的意見。閱讀的人可以有不同的啟發,但不代表古書的意思可任人演繹。

<<第三,求學要求吸收廣泛知識,認識不同觀點和其論據、觀點產生的背景、前人採用各觀點的經驗和得失,再結合個人實際情況和主觀感受去決定認同和採用哪些觀點,父母的角色是引導孩子去看那些經典,讓他有廣闊的胸襟去求學。>>

同意。但父母亦有很大的責任在孩子幼時為他建立正確的價值觀。為什麼你害怕將你的價值觀教導你孩子呢?你覺得自己是錯的嗎?如果連父母自己的價值觀都不能教導孩子,為何父母可以將子女的價值觀交給旁人。

<<其實,去嘗試理解儒家、道家、墨子、諸子百家的觀點有什麼相通、不同或矛盾、怎樣應用在現代社會,這本身是一大學問,現在世上能眞正做到這事的人也沒多少個,他們一般被尊稱為國學大師。我們一般做父母的又豈敢替孩子"選"呢?>>

我並不是國學大師。我亦不知道他們的觀點是否正確。但我一定是我孩子的父親,所以我一定勇敢的為我孩子選擇。我的孩子也要有信心的為自己選擇。同時,自己和孩子要接受選擇對與錯的後果。

<<最後,小朋友的理解力發展尚未成熟,他們是不可能理解經典的內容,但教文化、修養、做人處世是用潛移默化的方法,他長大後有一輩子時間去理解和感受,如果用"懂了才教"的方法,會錯失了他一生人記憶力最強的時間!時間和機會是講把握的!>>

小朋友的理解力是非常之高的。讀故事書的內容會直接影響他的價值觀,所以要小心。記憶力的運用是要我們的小孩子,記得什麼是對與錯,他也要明白用什麼方法原則來分辦。如果讀經只是在記億,明不明白不重要,我不會叫我孩子讀經。在孩子幼小不懂的時候,我會清楚講出對與錯。懂了的時候,我會教他不同的講法與觀點,由他來分辨及為什麼。

一句話「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你又同意嗎?



原帖由 魚腩 於 11-3-26 01:11 發表
選,是選被公認為經典中的經典,無須選你認為對的觀點來帶孩子讀,不必避開你不認同的觀點而不讀。為什麼?首先,中國文化本身包容性高,西方宗教一般只信一個神,中國人可以同時拜祖先,拜地主,行孝道仁義,諗佛經,睇風水,其包容性本身便 ...

作者: stccmc    時間: 11-3-26 15:3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1-3-26 16:00

原帖由 stccmc 於 11-3-26 13:44 發表
Samuel,

如果愉快學習能達到學習和升學的要求,有甚麼問題呢?難道非要卜卜齋孩子受一些苦不可?

課外活動的目的是甚麼?上學以外找一點活動來平衡學校的學習,輕鬆一下。正是因為上學不容易做到全面的愉快學習,課外活動不應以興趣為先嗎?若課外活動也以「升學」,「有用」為重,孩子真的苦過DD。


如果愉快學習能達到學習和升學的要求,當然沒有甚麼問題....但要卜卜齋孩子受一些苦又有何不可?

我都系剛剛看到樓主既"南懷瑾老師漫談教育
"http://forum.edu-kingdom.com/viewthread.php?tid=2277944&extra=page%3D1

感到我自己確實輕視了「兒童讀經」, 如果時間倒流, 我的確會要阿仔受一些卜卜齋苦.......我不會以課外活動不應以興趣為先或課外活動也以「升學」,「有用」為重為考慮點, 我只想阿仔既中國根可以"深"小小而已.........
作者: awah112    時間: 11-3-26 18:0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Ocwc    時間: 11-3-26 18:12

聖經是上帝對人的話語。亦記錄人類與神中間的歷史。

人類歷史中有極多黑暗的過去,當中包括罪行,上帝認為惡的事情。我自己的小孩子是六歲,當然是天真可愛。聖經記錄了人的惡事與惡念,我會非常小心選擇聖經內容教導小孩子。否則,我將聖經不分孩子的年紀盡情教導,可能是教壞他。但在適當時候,就是他已確立正確價值觀的時候,他要看全部的聖經。

多謝stccmc你的意見,使我補充我想表達的觀點。但聖經是清楚不容許同性戀,一些人不認同這觀點,這只是他自己認為這對他不利而已。






原帖由 stccmc 於 11-3-26 15:30 發表



聖經是經典,對嗎?  要不要背那些反同性戀,性別歧視或一些殘忍暴力的經文?  經文教會孩子甚麽呢?

Don't get me wrong, 我專重聖經,有很好的教誨,我專重教會,他們做很好的事,但聖經也有甚具爭議性的觀點。所以我同意 ocwc, ...

[ 本帖最後由 Ocwc 於 11-3-26 18:23 編輯 ]
作者: stccmc    時間: 11-3-26 18:4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tccmc    時間: 11-3-26 19:5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wah112    時間: 11-3-26 20:0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tccmc    時間: 11-3-26 20:2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Ocwc    時間: 11-3-26 21:07

請不要動氣。我是以聖經的標準作為根基。只是在表達的時候,須要看小孩子的情況來教導,有時機上的考慮。一張如白紙的小孩,在上面塗抹什麽,就看到什麼。

反對惡念,但就在未有惡念之先便提出教導不要這惡念,也成為惡念的開始!

[ 本帖最後由 Ocwc 於 11-3-26 21:09 編輯 ]
作者: tracylin2002hk    時間: 11-3-26 22:0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tracylin2002hk    時間: 11-3-26 22:1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魚腩    時間: 11-3-27 01:30

Tracy:
多謝你的兩篇文章,實在很有道理。"收到"!
魚腩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1-3-28 12:09

原帖由 stccmc 於 11-3-26 18:43 發表
Samuel,

你應該知卜卜齋中的「卜卜」是甚麼意思。


如果愉快學習能達到學習和升學的要求,當然沒有甚麼問題....但要卜卜齋孩子受一些苦又有何不可?

卜卜齋中的「卜卜」是甚麼意思<----我相信現今的卜卜齋已經"名不符實"的了......
況且不要忘記我雖然不贊同體罰, 但我亦完全不支持連"適量"的體罰都要禁絕的論據,...因為我親身試過父母的"藤條炆豬肉", 雖然當其時絕不好受, 但的確可以簡單有效禁止左我1 d可能有嚴重後果既越軌行為, 到我長大後,完全冇d所謂既心理專家講既: 有童年陰影, 有暴力傾向, 會變被虐狂等等副作用......更加完全唔覺得試完父母的"藤條炆豬肉"就會影響我同父母既親子關係...

[ 本帖最後由 samuel89 於 11-3-28 12:13 編輯 ]
作者: annie40    時間: 11-3-28 12:18     標題: 回覆 3# tracylin2002hk 的文章

方今天下,飽讀群書而有自信中的者少,而糊裡糊塗,讓人牽者鼻子走者眾。

Tracy,

谢谢好文!

每天只需花十数分钟便可完成之事, 家长便说成是苦差, 怪不得今天的孩子没想过要为自己理想和抱负, 抱有持之以恒的耐力心态去做好事情.

武术界的名言是:
练拳不练功, 到老一场空!

须知凡事是九分努力, 一分天才. 没有功底力, 不能守约, 不懂自律的人, 难以想象会有抱负方向, 没有理想梦想的孩子, 我是难以置信他们会拥有快乐人生.

annie
作者: l媽媽alice    時間: 11-3-28 12:51     標題: 回覆 37# 魚腩 的文章

多謝你的文章分享.

凡人有記性,有悟性。自十五歲以前,物慾未染,知識未開,多記性,少悟性。十五歲後,知識既開,物慾既染,則多悟性,少記性。故凡所當讀書,皆當自十五歲前,使之熟讀。(錄自陳宏謀「五種遺規」。)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1-3-28 13:15

原帖由 l媽媽alice 於 11-3-28 12:51 發表
多謝你的文章分享.

凡人有記性,有悟性。自十五歲以前,物慾未染,知識未開,多記性,少悟性。十五歲後,知識既開,物慾既染,則多悟性,少記性。故凡所當讀書,皆當自十五歲前,使之熟讀。(錄自陳宏謀「五種遺規」。) ...


哦....原來如此....怪不得而家我想讀經, 但總是感到"讀左等於冇讀"....原來我"知識既開,物慾既染,則多悟性,少記性".....時間真系過左就過左.....
作者: Ocwc    時間: 11-3-28 13:25

時代是否改變了呢?陳宏謀所説的十五歲是否要改做八,九歲呢?

一個經常看得到的事實,童黨,十三歲末婚媽媽。你的孩子如果只熟讀,不清楚講出對與錯,不立刻訓練他們去思考,防衛。可能要很快恭喜大家成為袓父祖母。


在大量資訊(好與不好),直接灌輸的年代,前人在他們年代的經驗是否就能應對現今的挑戰,策略及方法是否須改變?



原帖由 l媽媽alice 於 11-3-28 12:51 發表
多謝你的文章分享.

凡人有記性,有悟性。自十五歲以前,物慾未染,知識未開,多記性,少悟性。十五歲後,知識既開,物慾既染,則多悟性,少記性。故凡所當讀書,皆當自十五歲前,使之熟讀。(錄自陳宏謀「五種遺規」。) ...

[ 本帖最後由 Ocwc 於 11-3-28 16:53 編輯 ]
作者: tracylin2002hk    時間: 11-3-28 13:41     標題: 回覆 1# Ocwc 的文章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nie40    時間: 11-3-28 14:36     標題: 回覆 1# tracylin2002hk 的文章

Tracy,

有了基本功,正軌做人好輕鬆!

- 非常同意你的以上提示!!!!

今天第一代港孩已长大成人了, 总有几个在亲朋好友之间吧. 如不想孩子变成第二代, 第三代港孩, 快思想我们家长该做点甚么. 或不该做甚么?

annie
作者: tracylin2002hk    時間: 11-3-28 14:5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Ocwc    時間: 11-3-28 15:20

多謝你的回應。


<<教育要因時制宜,有網民提出「接觸各類資訊是孩子成長的一部分」,道理是:一點色情、暴力的資訊都不給孩子看,他們長大了就會很傻很天真。>>


看後我想起聖經創世記16章中的一段記述。裏面説的角色/地點有


那 兩 個 天 使 晚 上 到 了 所 多 瑪 . 羅 得 正 坐 在 所多 瑪 城 門 口 . 看 見 他 們 、 就 起 來 迎 接 、 臉 伏 於 地 下 拜 、  

說、 我 主 阿 、 請 你 們 到 僕 人 家 裡 洗 洗 腳 、 住一 夜 、 清 早 起 來 再 走 . 他 們 說 、 不 、 我 們 要 在 街 上 過 夜 。

羅 得 切 切 的 請 他 們 、 他 們 這 纔 進 去 到 他 屋 裡. 羅 得 為 他 們 豫 備 筵 席 、 烤 無 酵 餅 、 他 們就 喫 了 。

他 們 還 沒 有 躺 下 、 所 多 瑪 城 裡 各 處 的 人 、 連老 帶 少 、 都 來 圍 住 那 房 子 .呼 叫 羅 得 說 、 今 日 晚 上 到 你 這 裡 來 的 人 在 那裡 呢 . 把 他 們 帶 出 來 、 任 我 們 所 為 。

羅 得 出 來 、 把 門 關 上 、 到 眾 人 那 裡 、 說 、 眾 弟 兄 請 你 們 不 要 作 這 惡 事 。

我 有 兩 個 女 兒 、 還 是 處 女 、 容 我 領 出 來 任 憑 你 們 的 心 願 而 行 、 只 是 這 兩 個 人 既 然 到 我舍 下 、 不 要 向 他 們 作 甚 麼 。

眾 人 說 、 退 去 罷 . 又 說 、 這 個 人 來 寄 居 、 還想 要 作 官 哪 . 現 在 我 們 要 害 你 比 害 他 們 更甚 、 眾 人 就 向 前 擁 擠 羅 得 、 要 攻 破 房 門 。

只 是 那 二 人 伸 出 手 來 、 將 羅 得 拉 進 屋 去 、 把 門 關 上 .  並 且 使 門 外 的 人 、 無 論 老 少 、眼 都 昏 迷 . 他 們 摸 來 摸 去 、 總 尋 不 著 房 門。

二 人 對 羅 得 說 、 你 這 裡 還 有 甚 麼 人 麼 . 無 論是 女 婿 、 是 兒 女 、 和 這 城 中 一 切 屬 你 的 人、 你 都 要 將 他 們 從 這 地 方 帶 出 去 。

我 們 要 毀 滅 這 地 方 、 因 為 城 內 罪 惡 的 聲 音 、在 耶 和 華 面 前 甚 大 、 耶 和 華 差 我 們 來 、 要毀 滅 這 地 方 。

羅 得 就 出 去 、 告 訴 娶 了 他 女 兒 的 女 婿 們 、 〔娶 了 或 作 將 要 娶 〕 說 、 你 們 起 來 離 開 這 地方 、 因 為 耶 和 華 要 毀 滅 這 城 . 他 女 婿 們 卻以 為 他 說 的 是 戲 言 。

天 明 了 、 天 使 催 逼 羅 得 說 、 起 來 、 帶 著 你 的妻 子 、 和 你 在 這 裡 的 兩 個 女 兒 出 去 、 免 得 你 因 這 城 裡 的 罪 惡 、 同 被 剿 滅 。

但 羅 得 遲 延 不 走 . 二 人 因 為 耶 和 華 憐 恤 羅 得、 就 拉 著 他 的 手 、 和 他 妻 子 的 手 、 並 他 兩 個 女 兒 的 手 、 把 他 們 領 出 來 、 安 置 在 城 外。

領 他 們 出 來 以 後 、 就 說 、 逃 命 罷 . 不 可 回 頭看 、 也 不 可 在 平 原 站 住 、 要 往 山 上 逃 跑 、免 得 你 被 剿 滅 。

羅 得 對 他 們 說 、 我 主 阿 、 不 要 如 此 . 你 僕 人已 經 在 你 眼 前 蒙 恩 、 你 又 向 我 顯 出 莫 大 的慈 愛 、 救 我 的 性 命 、 我 不 能 逃 到 山 上 去 、恐 怕 這 災 禍 臨 到 我 、 我 便 死 了 。

看 哪 、 這 座 城 又 小 又 近 、 容 易 逃 到 、 這 不 是一 個 小 的 麼 . 求 你 容 我 逃 到 那 裡 、 我 的 性命 就 得 存 活 。

天 使 對 他 說 、 這 事 我 也 應 允 你 、 我 不 傾 覆 你所 說 的 這 城 、  你 要 速 速 的 逃 到 那 城 、 因 為 你 還 沒 有 到 那 裡 我 不 能 作 甚 麼 。 因 此 那城 名 叫 瑣 珥 。 〔 瑣 珥 就 是 小 的 意 思 〕

羅 得 到 了 瑣 珥 、 日 頭 已 經 出 來 了 。

當 時 耶 和 華 將 硫 磺 與 火 、 從 天 上 耶 和 華 那 裡、 降 與 所 多 瑪 和 蛾 摩 拉 、 把 那 些 城 、 和 全平 原 、 並 城 裡 所 有 的 居 民 、 連 地 上 生 長 的、 都 毀 滅 了 。

羅得 的 妻 子 在 後 邊 回 頭 一 看 、 就 變 成 了 一 根鹽 柱


原帖由 tracylin2002hk 於 11-3-28 13:41 發表
其實除了讀經,當然更加重要的是身教,及平常價值觀的教授,而不是只讀經其他都不管的..

國學大師南懷瑾在一次演講中談到小孩子的生活教育:現在的教育,我發現第一流人,受最末等的家庭教育。尤其在香港啊,在外面的華僑,在台 ...

[ 本帖最後由 Ocwc 於 11-3-28 15:30 編輯 ]
作者: annie40    時間: 11-3-28 15:27     標題: 回覆 18# samuel89 的文章

感到我自己確實輕視了「兒童讀經」, 如果時間倒流, 我的確會要阿仔受一些卜卜齋苦.......我不會以課外活動應不應以興趣為先或課外活動也以「升學」,「有用」為重為考慮點, 我只想阿仔既中國根可以"深"小小而已.........

Samuel,

我也没持久的教女儿古文, 古经, 是错过了!

适度的卜卜齋是'何苦之有', '何罪之有', 孩子没接触王维, 辛弃疾, Shakspeare, 点知有无兴趣. 我女儿受的是鬼老教育, 但钟爱古文. 常问我这里那里点解. 还未向孩子推荐就一口咬定孩子无兴趣是家长武断和偏见吧!

孩子绝对有能力有智慧去涉猎深层次文学, 中港台三地, 香港的教科书是从来最差劲的.  中台的语文程度是平均抛弃香港九条街的, 以为中文水平还可以的中学孩子, 请随便拿台湾小学四年级的作文看, 文笔深度是天渊之别的.

认识的一个Harvard graduate朋友, 他中小学念过的古文, 三十多年后今天依然能一字无误, 朗朗上口的, 全凭当年的半卜卜齋教育.随着岁月, 今天他更能享受古 詩古词的情怀意境, 为黄昏退休的人生添上风雅,

annie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1-3-28 15:40

原帖由 annie40 於 11-3-28 15:27 發表
Samuel,

我也没持久的教女儿古文, 古经, 是错过了!
适度的卜卜齋是'何苦之有', '何罪之有', 孩子没接触王维, 辛弃疾, Shakspeare, 点知有无兴趣. 我女儿受的是鬼老教育, 但钟爱古文. 常问我这里那里点解. 还未向孩子推荐就一口咬定孩子无兴趣是家长武断和偏见吧!


家長會甘認為,我覺得其實是家長本身像我之前一樣輕視了古文, 古经,......同時認為小朋友根本對古文, 古经唔會有興趣,更加唔會睇得明....最後得出的結論:讀經成本高,效益低, 又影響親子關係, 所以點計都划不來....
作者: pingoj    時間: 11-3-28 16:11     標題: 回覆 2# tracylin2002hk 的文章

在大陸的正統體系里,五四運動是非常重要的,封建禮教怎樣吃人,我們可以從魯迅的小說里看到,中華民族被僵化的制度牽引到幾被列強瓜分,禮教,四書五經,都是舊制度的一部份,對它敬而遠之,對某些人是根深堤固的。經書是幾千年對人的行為規范的總結,用來要求自己是好的,用來要求別人就是殺人了。
    魯迅的吶喊影向了好幾代人,中止了統治階層以禮教來壓迫別人,不過,人都是有局限性的,魯迅不是現在年代的人了,不能機械的引用他的話。
    讀經不壞,但也不是萬能。
作者: annie40    時間: 11-3-28 17:45     標題: 回覆 27# awah112 的文章

awah,

我不是教友, 依然鼓励女儿看圣经, 念金句.
任何宗教哲學, 文化遺產, 经数千年岁月洗礼, 还留存下来的古籍, 必有其大智慧. 要批评质疑的可写上三五千万文字来反驳. 可笑是最终可以留存千古的, 是原来古经古献, 而不是那些批驳文章.

annie
作者: tracylin2002hk    時間: 11-3-28 18:27     標題: 回覆 1# annie40 的文章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tccmc    時間: 11-3-28 21:3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tccmc    時間: 11-3-28 21:4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tccmc    時間: 11-3-28 21:58     標題: 回覆 3# tracylin2002hk 的文章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Ocwc    時間: 11-3-28 22:36

其實千古的經典,不一定就是真理,是否有大智慧可能亦不清楚是何種智慧。

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佛教,曾幾何時都是打生打死。大家都説是真理,但真理是只可有一個。


原帖由 annie40 於 11-3-28 17:45 發表
awah,

我不是教友, 依然鼓励女儿看圣经, 念金句.
任何宗教哲學, 文化遺產, 经数千年岁月洗礼, 还留存下来的古籍, 必有其大智慧. 要批评质疑的可写上三五千万文字来反驳. 可笑是最终可以留存千古的, 是原来古经古献, ...

作者: Ocwc    時間: 11-3-28 22:50

stccmc兄,你用ocwc時,要清楚我的意思,不要曲解我的説法,這是不尊重。聖經是真理,對我來説並無爭議。



原帖由 stccmc 於 11-3-28 21:43 發表
//每天只需花十数分钟便可完成之事, 家长便说成是苦差, 怪不得今天的孩子没想过要为自己理想和抱负, 抱有持之以恒的耐力心态去做好事情.
//

我想指出幾點:

1。如果是每天十數分鐘,為何常看到邀請家長去讀經班?是教 ...

[ 本帖最後由 Ocwc 於 11-3-28 22:52 編輯 ]
作者: tracylin2002hk    時間: 11-3-28 22:52     標題: 回覆 1# stccmc 的文章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tccmc    時間: 11-3-28 22:5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eviepa    時間: 11-3-28 23:08

1. 每天半小時Vs每天十分鐘

我認為每天半小時,讀經/背經持續八、九年,所付出是天文數字。然而,有家長認為我的理解有誤,應是每十分鐘、十多分鐘。

如果鼓吹讀經者一開始便說是每天十分鐘,小弟覺得太多,但亦未至於出來反對。但你們鼓吹的是十分鐘還是三十分鐘?

讀經icon南懷瑾認為理想是三十分鐘。魚腩亦不否認我所講的三十分鐘,而回應是:

魚腩:

我的兒子讀經數月,他很喜歡上讀經班,在家讀經起初有點困難,過了不久變成習慣,集中力和聆聽力大大提升(因他四歲基本上可以說是不識字的,靠的純粹是大人逐句讀給他聽,他逐句跟着讀),說話比以前更清晰(因為讀經鍛鍊普通話咬字),認字增加了。三個半月內,每日讀約80字x約10至8次,三個半月後懂背約1750字的<大學>,記憶力的提升是不用置疑的。大人不可以自己的角度看認為讀經很悶、很難,小朋友天性是通過「重複」和「模仿」來學習,只要父母給自己和孩子一些機會去嘗試,必會感受到反複朗讀是完全乎合小朋友的天性。


所講似是大約三十分鐘而不像十分鐘。

Tracylin:

其實小朋友讀經(中文及英文)是不要求背誦的,只是多讀而己,我有的朋友一天只和小朋友讀10分鐘,長期下來也讀了很多,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Tracylin所講的,我有的朋友一天只和小朋友讀10分鐘,長期下來也讀了很多。從上下理應理解為:讀經三十分鐘是理想,但如果做不到,十分鐘也能做得很多。三十分鐘是「理想」,十分鐘是「好過無」,意思甚為明顯。

我一向推崇英文閱讀,認為英文閱讀應由幼稚園開始,stccmc是個典範?我女兒由小二開始英文閱讀,不理想,但「長期下來也讀了很多」,英文程度也很好。不過遠遠不及stccmc的女兒那麼好。如果有人問我,他的孩子小二,還未問開始英文閱讀,我會對他說,現在就要開始了,遲到好過無到。幼稚園開始、小二開始,甚麼是「理想」,甚麼是「好過無」,意思甚為明顯。

因此,Annie40所講的是「好過無」,不是讀經鼓吹者的理想狀態。

Annie40:

每天只需花十数分钟便可完成之事, 家长便说成是苦差, 怪不得今天的孩子没想过要为自己理想和抱负, 抱有持之以恒的耐力心态去做好事情.


要分析讀經,就要從理想狀態,每天三十分鐘去分析。正如要評檢英文閱讀的得失,就要從幼稚園計起,不應從小二開始。


2. 每天三十分鐘:從量計起

每天三十分鐘,從K2起到小六就是八年,總數是1,460小時。1,460小時能做甚麼?

a. 不少網友都曾看過我講述當年小弟怎樣預備會考。二十一個月內,平均做完功課後,每天一小時的溫習,使我從中三差勁的成績,變到會考成績不錯。共用了約638小時,還不到讀經的一半。

b. 我弟弟中三和我一樣差勁,我叫他中四開始,每天功課後溫習45min,他照做,結果成績急升。後來弟弟入了港大。1,460小時大約等如他準備會考及預科的總溫習時間。

c. stccmc的女兒每天閱讀英文也沒有半小時,持之以恆,英文令人欣羨。

d. 1,460小時,大概是我女兒用在乒乓球及繪畫加起來的時間。現在她是校隊的第二女單,繪畫有可能是全級之冠。

1,460小時不多?


3. 每天三十分鐘:從質計起

很多小孩愛打球,可能平均每天超過半小時。幾年之後得到健康。但我不覺得他們付出很大代價。因為他們喜歡,他們樂此不疲。付出不能單看量,質也重要。

正如前述,朗讀經書好、背誦經書好,都是悶到出汁的活動,這是常識,不能只是輕描淡寫的一句這是孩子的天性而能解脫的。

八年裡,1,460小時的沉悶讀經,代價不是天文數字?


4. 操作上的問題

現在學生普遍功課多、溫習多、補習多、補充練習多、課外活動多。如果每天再要騰出三十分鐘讀沉悶的經,那還了得?

就算是我們少數的閱讀派,能騰出時間較多,但操作上亦大有問題。

如果孩子自小有自發中英文閱讀的習慣,那麼每天半小時讀經問題不致太大。但有多少家長能做到?我女兒只愛中文不愛英文、stccmc的女兒英文興趣濃烈,但中文卻不怎樣喜愛。今天明報專欄也有一篇是講其女兒只愛看英文書不愛看中文書。

以我為例,每天己經勞煩女兒閱讀三十至四十五分鐘英文。如果再要加上沉悶的半小時讀經,我不敢保證她不會產生極大反感,到現在成為反叛少女。要我減少英文嗎?不!如果減少一半,我女兒的競爭力就會大減,那時就不會只是輸給stccmc女兒之類的高手咁簡單了。


5. 總結:

從任何角度看,每讀經半小時,持續八、九年都是一個天文數字的付出。有了天文數字的付出,就不可能不要求極大的回報。不過,如果連極大的付出都不承認的話,根本沒可能討論下去。

[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1-3-28 23:15 編輯 ]
作者: eviepa    時間: 11-3-29 01:09

剛和阿女夜話,阿女話如果要佢讀經半小時,佢情願做一小時練習。如果要佢自小每日讀經一半小時,佢會有好大反感。每日讀經半小時辛苦程度遠比規定每日閱讀英文書為大。
作者: 魚腩    時間: 11-3-29 01:44     標題: 回覆 2# eviepa 的文章

極大付出?付出本身是中性的,付出時間和力量做有意義的事,對個人學問修養有益的事,付出多也值得,亦自然感到快樂。簡單實例,做完義工會覺得很開心,捐血後會覺得很有意義而感覺良好,同樣,聽到「學而時習之」的道理,然後每日學些做人處世的道理,每日努力去實習學過的東西,改進自己,自然會從心底裏感到開心,「不亦悅乎?」

極大回報?中國人學中國文化,讀祖先二千多年流傳下來的做人處世的學問、價值觀、宇宙觀的書,認識中國如何成為今天的中國,認識中國人如何成為今天的中國人,是很自然的事,等如猶太人讀聖經,英國人讀莎士比亞,阿拉伯人讀可蘭經,美國人讀獨立宣然和南北戰爭史,還要問「有多少回報」?香港盛行實用主義,功利主義,加上極之失敗的教育制度,已經令香港家長(無奈和不自覺地)以極端功利的眼光看待教育問題。我曾就此問題分享了一些感受: http://forum.edu-kingdom.com/vie ... &extra=page%3D2

有說1460小時,足以「預備會考及做預科的總溫習時間」,也可培養「令人欣羨」的英文能力,也可以「拿乒乓球校隊冠軍及繪畫全級之冠」。如果教育孩子,為的只是這些,教育的目標只是達到某上"別人的標準"(如入一間甚麼學校或拿一個甚麼學位),那麼,孩子得到的也只能如此,社會得到的也只能是這些功利,短視,活在別人標準,沒學過做人處世,欠缺人生觀的「社會棟樑」了(即現今和未來二十年的香港)。

文化、修養、道德是無法量度的,我們會否問:「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值多少錢?」「學懂災難來臨了還會禮讓排隊的修養可獲多少証書?」同樣,沒有道德、沒有社會責任感和只管功利的社會,所帶來的害處和損失亦是無法量度的,歐美國家在次按問題釀成的金融海嘯中的損失而達萬億,而且還未見底。

閱讀能力是工具,能把人的思想連接到書本文字的重要橋樑,但人從書本文字學些什麼才是重點,天文、地理、宗教、自然、科學、文學、數學、音樂••••什麼都學,什麼都懂一點便是最好,最能做領導者,像諸葛亮說「非學無以廣才」。學不到那麼多,只學到做人處世的道理和修養,最少不會去搞販毒、賣有毒金融投資工具吧?

我向來取中庸之道,從未說過讀經會變超人,也不希望自己或孩子會變超人,讀經沒有甚麼神化的功效,如果發現讀了經後的人生有長進,有樂趣,有道德勇氣,都是很自然的事。

魚腩
作者: eviepa    時間: 11-3-29 01:59

極大付出?付出本身是中性的,付出時間和力量做有意義的事,對個人學問修養有益的事,付出多也值得,亦自然感到快樂。


魚腩:

非常好。

起碼你會同意每天讀經半小時,讀足八九年是個極大的付出。只要同意了這一點,才有可能繼續下去。

我當然知識你們的想法:為了這麼重要的事,付出極大也在所不辭。不過我不同意你們所講的,經學的效用極大。不同意每個小孩每天都要用半小時去讀經。

面對理性討論,我會捨命陪君子。如果是理性的,我會犧牲一些睡眠時間和你們討論。

eviepa
作者: eviepa    時間: 11-3-29 02:08

香港盛行實用主義,功利主義,加上極之失敗的教育制度,已經令香港家長(無奈和不自覺地)以極端功利的眼光看待教育問題。


香港盛行實用主義,功利主義。

你要孩子天天讀經,難道不求回報?沒有功、利的意味?

從來未見過任何朋友自幼讀經半小時,他們的所有家長的一盤數和你不同。他們都覺得讀經沒有極大回報,所以不做。

你的一盤數是:由於讀經對孩子的得益是極大,所以你願以極大力度去令他們讀經。

誰功利?誰是實用主義者?

[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1-3-29 02:51 編輯 ]
作者: 魚腩    時間: 11-3-29 02:13

小孩集中力較弱,可分幾次讀,如早上讀10分鐘,傍晚讀10分鐘,睡前讀10分鐘。實際上我的孩子每次只讀4至5次,所以分二次或三次讀,部分是他自己聽cd跟著諗的。小學生認字較多較易,不用家長伴讀,朗讀的速度亦較快,約15分鐘便能把80 至100字的文章讀十多次,上學途中可以讀,放學可以讀,吃飯後可以讀。
作者: eviepa    時間: 11-3-29 02:50

中國歷史的發展

中國和歐洲在公元前幾百年同時發展了出色的文化。相比之下,中國的勝過西方一籌。春秋戰國時,諸子百家爭鳴,工藝技術的進步,獨步全球。有了這個基礎,出現了秦漢盛世。歐洲有了希臘文明,亦出現了羅馬帝國盛世。

羅馬帝國滅亡後,歐洲陷入黑暗時代。

中國文化的生命力較強,秦漢後有隋唐,再有明朝盛世。中國先後有蒙古人及滿洲人統治中國,但都被漢人趕走、同化。顯示出中國文化的優越。

中國文化獨霸東亞二千年,在歷史上是個奇蹟。身為炎黃子孫,於有榮焉。中國文化當中,春秋戰國的經典著作,就是二千年來的運作指導。經學曾經發揮了一個極大的作用。

不過,格食格。100%的中國傳統文化,碰著經過文藝復興、工業革命後的歐洲文化,中國一敗塗地。

1895年,中國經歷鴉片戰爭、英法聯軍、甲午戰爭的慘敗,國人開始了解到,死抱不作調整的中國文化,肯定會滅亡。於是,如何將中國文化去蕪存菁,如何將西方文化優良的一面溶入中國文化之內就是1895年的急務。

1895年之前,讀經就是一切,要不惜任何代價去得到古聖哲的道理。朝聞道,夕死可矣。之後,大家都明白,再抱著這種思維,中國會滅亡。代之而起的,是專業的分工。從前搞科技被視為「奇淫技巧」,現在取得正統地位。現在,社會上大部分人都會懂得一點兒四書五經,但不會專注。有小撮人會專門研究經學、有小撮人研究物理、有小撮人研究歷史…………。

現在的中國社會較為百花齊放,有點像春秋戰國。不管是甚麼學說,只要有用,就能贏得尊重。不一定要之乎者也。大國崛起………. 。

[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1-3-29 06:15 編輯 ]
作者: samuel89    時間: 11-3-29 12:18

原帖由 stccmc 於 11-3-28 21:33 發表
//
适度的卜卜齋是'何苦之有', '何罪之有',
//

卜卜齋被取締了,為甚麼呢?

你們比大部份家長,和各地政府「開明」。學校很久以前已不準體罰,因為背不好書而體罰更難為別人接受。


不准體罰的各地政府就代表「開明」?.....法例從來都唔代表系真理, 充其量只可以說是立法時的社會或立法者的共識而已......卜卜齋被取締了,為甚麼一定不可以轉化重生呢?.....「開明」就系去蕪存菁,廣納意見, 唔系只睇見"卜卜"就全盤否定卜卜齋....即使"卜卜"都唔見得一定就系一無是處,一無可取....

[ 本帖最後由 samuel89 於 11-3-29 12:24 編輯 ]
作者: yschou18    時間: 11-3-29 13:23     標題: 回覆 1# samuel89 的文章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wah112    時間: 11-3-29 14:2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nnie40    時間: 11-3-29 15:00     標題: 回覆 16# stccmc 的文章

stccmc,

//
适度的卜卜齋是'何苦之有', '何罪之有',
//

我说的是适度的卜卜齋,适度意指不含体罚, 不含大量背书. 我个人的背书 maximum time is 15 mins. 其他家长喜爱如何安排是个人取舍, 我会非常专重.

卜卜齋被取締了,為甚麼呢?
////////
旧教育制度也是不停被改革取締, 新制度也是不停更改, 弄得老师家长学生焦头烂额, 新东西不一定好过D老套,老饼的物事

几千年前孔子教授六艺”, 内容主要是—礼、乐、射、御、书、数。
请仔细看, 主科有德育, 音乐, 运动, 骑马车, 数学, 语文. 每科都是平等学科, 是全人教育, 除了无外语,(如果当年要与波撕通商, 必然学)  比今天大家好评如潮的国际学校还先进好多.

经过千年岁月,任何经书古籍, 必有不足之处, 然它是人类历史文化的不可分割的, 请在批评前先熟读之, 请给文化遗产一点尊重.

读经是个人自由, 喜之做之, 恶之远之, 大家应以平常心看之, 勿以已之标准痛陈腐害, 是强人所难矣.


annie
作者: Kanba    時間: 11-3-29 15:18

對讀經的質疑簡單地說是:

1.沒什麼大用處
2.超悶蛋
3.所以花時間誦讀不值得,遑論被迫背誦

說中國古典經文已被小學淘汰、晚清證明中學被西學徹底擊倒;這些都不妨礙經書是一種優秀的課外讀本,既是讀課外書,挑最好的書罷了。經史子集,包含中國人千年智慧,形成我們文化精神,古文詩歌,含英咀華,學最正宗最優美中文的上佳素材,古典小說,精彩絕倫;不講用處、不講修養,只當消閒也無以上之。

這些書用字艱深,幼童自己讀也讀不出來,一個人看書當然悶死。有父母陪讀,解釋,很不一樣。一起讀,朗朗上口,共渡快樂時光。重複朗誦幾遍,自然多多少少也記得,不是苦背。讀經不用上讀經班,隨時隨地可讀。

不是鼓吹只讀經書不讀其他書,只想說小朋友應該也讀讀古典經書、古典文學。
作者: annie40    時間: 11-3-29 15:32     標題: 回覆 15# Ocwc 的文章

如我看圣经是真理, 早就当教友.或传道人了, 点会有时间分享.

圣经也好, 古籍也好, 梗系有错呢, 你去听福音, 慕道班, 牧师都会解释有些仪式, 會集礼节是犹太人的古老传统. 今天已不恰当.  

人生在世, 总会有机会站在人生交叉点上, 会进推失据, 茫然不知应按脑去做人可以生活好过点, 或是听心而去决择(虽然问心无愧, 但往下日子就好难过), 这点是阿妈阿爸都帮不了的, 阿女凭一两句儿时读过的motto, 便是其指路明灯啊! 得到backup.

例如今天有点心情不佳, 被人激亲, 我会记得圣经说: 爱你的仇敌.

虽然做唔到, 但心情会舒畅点儿. 无甘记仇,

annie
作者: annie40    時間: 11-3-29 16:24     標題: 回覆 12# eviepa 的文章

Eviepa,

请记着你的随口抽查对想是十四岁女女Evie,
跟tracy 几岁人仔和awah七岁儿子有很大分别.

我女儿是每年写信给圣诞老人& elves的, 写到十二岁仍然相信圣诞老人每年给她送礼物. 往年不写信是我告诉她圣诞老人要留存礼物钱给其它幼童.她大个女, 不用收礼物.(大家可以认为她有点白痴)

仔仔爸的儿子会自发喜爱做公文.
我女儿会每晚会自发练习一个到两个小时某项活动, (练习时间还回递增)
Awah + Tracy 孩子会喜爱读经.
有孩子每夜会努力下棋

家家各有特式, 无须断定何者较功利. 何者教育较优较弱....
总之是:不怕学问深, 铁柱可以磨成针.
凡事勿以利小而不为.

彼此孩子年龄相若, 家长们似乎也是臭味相投, 可共勉之.

annie
作者: annie40    時間: 11-3-29 18:05     標題: 回覆 8# eviepa 的文章

1895年之前,讀經就是一切,要不惜任何代價去得到古聖哲的道理。朝聞道,夕死可矣。之後,大家都明白,再抱著這種思維,中國會滅亡。
//////      /////
你的文章是informative, 谢谢分享历史

平素见eviepa兄为人似乎随随便便, 乐乐观观, 怎么今天变得如此激动.
我看不出这里家长是认为:
讀經就是一切的.

读经应是泛谈各种经书, 古文, 古詩, 古词, 古曲. 适随尊便的,不用把情景提升到警嚇场面为:
再抱著這種思維,中國會滅亡。

搅到tracy, awah, 魚腩等疑是'千古罪人'.让孩子读经是家庭活动, 用几多时间由家长孩子决定, 有无用是因人而异的.有几大用无人答得出. sorry!

张五常少时不学无术, 但有读古书, 古经, 对他日后的经济理论有多少启迪, 无人知,
但似乎他没投诉年幼时被逼背朗古籍.



作者: yschou18    時間: 11-3-29 18:54     標題: 回覆 1# annie40 的文章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yschou18    時間: 11-3-29 18:5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tracylin2002hk    時間: 11-3-29 19:2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tccmc    時間: 11-3-29 20: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mattsmum    時間: 11-3-29 22:09     標題: 回覆 13# eviepa 的文章

我很同意,現代社會所需的知識,不知有多少是從華文社會而來,又或問我們對現代社會貢獻多少?
作者: eviepa    時間: 11-3-29 22:13

魚君,Tracy 君等像要每天三十分鐘才合理,由幼稚園開始讀幾年才合理。甚至提議小朋友太小,可每天分三段,十分鐘一節,其「決心」與「時間」上的投資是嚇人的。不是他們自己做,是要求孩子如是做!

是幼稚園生或初小生從經書古文本身中得到極大的快樂(自足價值),還是透過讀經得到極大的好處。這好處極大,讀少點經也不行的地步(工具價值)。


同意。

如果是自足價值,如果是樂趣,根本不用督促,小朋友自然去做。stccmc的女兒的英文閱讀,我女兒的中文閱讀,那用規定每天要看多少?她們自己自然會騰一些時間來閱讀。

打機需要督促,需要規定每天要起碼打半小時?

看電視需要規定每天起碼半小時?

我女兒不喜歡看英文書,英文書對她來說,只有工具價值。我規定她閱讀英文,持續了很多年,「決心」與「時間」上的投資是嚇人的。但我覺得值得,她也覺得值得,因為好處極大。但我永遠不會說女兒享受英文閱讀。

如果一面說孩子喜歡讀經,但要父母規定每天半小時,還可能是在父母「人盯人」之下做的,說是有樂趣,比較難以置信。

大家年幼時都背過書,背書當然要朗讀。背的還是較為瑯瑯上口的韻文,還是那麼痛苦,說讀經是樂趣,實在令小弟摸不著頭腦。
作者: Kanba    時間: 11-3-29 22:53

為甚麼人家的女兒享受英文閱讀,自己的不是?恐怕是她還未到人家的境界。同樣,從小培養,多讀經典/英文,也可以享受箇中樂趣,樓主和其他網友分享的快樂經驗難道是假的?父母未接觸或抗拒讀經,便判定讀經是無謂的苦差,可惜得很。
作者: eviepa    時間: 11-3-29 23:51

中國教育的演變:

中國在春秋戰國時代,教育是多元化的。在自由的學術氣氛下,九流十家,各有各精采。學術、科技都是世界第一(這是我的觀點)。蘇秦可以用合縱取得「六國大封相」,他的師弟張儀可以用相反的連橫得到秦君重用。魯班的工藝製作亦使他成為三行之始祖。

百家爭鳴下,中國成為世界最強大、最先進國家。

中國由高速進步,變作蝸步而行,始於秦皇統一中國。秦皇開始控制學術,漢武帝將儒家定為一專。此後,讀書人只顧讀古典籍,不重視科技、工藝的發展。

孔子偉不偉大?偉大!孟子偉不偉大?偉大!但士子太專注的讀經,忽略其他,令中國發展緩慢。

春秋戰國的步伐實在太大,老本太多。中國在蝸步的二千年中,仍然獨霸東亞。但在十九世紀,碰到了強敵。

古代的思維是:熟讀古聖賢書就是基本功,科學、數學、地理統統是旁枝,不用理會。熟讀聖賢書,就是一個全能的人。

現代的思維是:基本功是語文、數學等的八大智能。了這基本功,以後就選定主副修。有了八大智能後可以選擇熟讀古書。讀古書的地位就像地理、歷史、生物……. 。

古書是二千多年前學者的心血,值得推崇。但現代的學制不鼓勵孩子大量讀經,是近百多年見識過歐洲文明的利害而作出調整的產物,肯定更適合現代中國。

小孩的時間是有限的,父母陪伴子女的時間也是有限的。每天讀經半小時,就必然地減少學習其他八大智能的時間。於是有可能是,本來應得band 1的孩子因此而成band 2,本來band 2的變為band 3。本來輕輕鬆鬆的讀中學,卻因為中英數程度不足而變得困難。一得一失,值得嗎?

如果有兩全其美的方法,又讀半小時經,又不損害八大智能的學習,又不減孩子的休息、玩耍時間,則不妨公諸同好。

eviepa

[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1-3-29 23:52 編輯 ]
作者: eviepa    時間: 11-3-30 00:02

平素见eviepa兄为人似乎随随便便, 乐乐观观, 怎么今天变得如此激动.
我看不出这里家长是认为:
讀經就是一切的.


「讀經就是一切」,在1895年以前統治著中國。

我也不覺得讀經派認為讀經就是一切,不過現在討論的是,花了那麼大的代價,得回的值不值得。

我其實並不激動,反而很享受當中的討論,心境很平和。論壇是公眾的,任何人都有權表達自己的意見,但任何意見都有可能受到公眾的質疑。

我自己的主張,亦歡迎網友的挑戰。
作者: tracylin2002hk    時間: 11-3-30 00:16     標題: 回覆 1# eviepa 的文章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stccmc    時間: 11-3-30 00:1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wah112    時間: 11-3-30 00:2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tracylin2002hk    時間: 11-3-30 00:3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csy_ma    時間: 11-3-30 02:06

原帖由 eviepa 於 11-3-29 23:51 發表
小孩的時間是有限的,父母陪伴子女的時間也是有限的。每天讀經半小時,就必然地減少學習其他八大智能的時間。於是有可能是,本來應得band 1的孩子因此而成band 2,本來band 2的變為band 3。本來輕輕鬆鬆的讀中學,卻因為中英數程度不足而變得困難。一得一失,值得嗎?

如果有兩全其美的方法,又讀半小時經,又不損害八大智能的學習,又不減孩子的休息、玩耍時間,則不妨公諸同好。


Eviepa:

您以上的話頗為矛盾:
1. 為什麼減少學習其他八大智能的時間(突然一下變為)=本來應得band 1的孩子因此而成band 2
??
2. 人家已分享過,背經典,先是中文的,繼而是英文的,中文的直接背誦古文,英語也是千百年來傳誦的精華,怎麼會成了"中英數程度不足"?
作者: csy_ma    時間: 11-3-30 02:26

原帖由 eviepa 於 11-3-29 22:13 發表

大家年幼時都背過書,背書當然要朗讀。背的還是較為瑯瑯上口的韻文,還是那麼痛苦,說讀經是樂趣,實在令小弟摸不著頭腦。
...


呵哈,您個人的經驗是背書是痛苦的,我則不認為是。我囡肯定也不會認同。

大概是她低小吧?有次經過商場書攤,她硬要我買了套普通話的"成語接龍"回家,要放出來聽,然後要我跟CD唸一次,再輪到她。我被她纏煩了,又不喜她旁聽這個分心做功課,加上自己實在沒有太大耐性那沒有故事、毫無意義的成語接龍(當時她根本就不認識幾個成語,聽來也不會),就偷偷把CD藏起來。

後來找到她的新寵:black cat系列英語廣播劇CD,她才忘掉了那套令我聽了頗心煩的"成語接龍"。前兩天,女兒考完試,我終於忍不住,要求她不要聽Pride and Prejudice,給我點久石讓音樂滋潤滋潤,再找來迪士尼卡通中的配曲,但到後來她還是要求再放她的P&P,並在放之前先背了CD的第一二段……

有些孩子可能就如我囡一樣愛"唸口簧",就跟愛唸"雙層牛肉巨無霸,醬汁洋葱夾青瓜,芝士生菜加芝蔴,人人食過笑哈哈"類似,不過視作遊戲。這種癖好並不特殊吧?
作者: csy_ma    時間: 11-3-30 02:33

原帖由 stccmc 於 11-3-29 20:48 發表
個人認為,讀經是好的,不是洪水猛獸,正如我說小女也有背古文,是學校功課,一個學期幾遍,沒有問題。問題是讀多少才合理,以一個甚麼的心態來讀才合理。

魚君,Tracy 君等像要每天三十分鐘才合理,由幼稚園開始讀幾年才合理。甚至提 ...


Stccmc:

假如我沒記錯的話,您好像分享過,打從女兒兩歲開始,就讓她逐字唸出您指定英文書本?因為她看來沒有如您所料般多重覆就認出字來,您也曾懷疑過此方法有沒成效?

您認為英文重要,在女兒還受控時讓其接受英文的薰陶,人家認為中文重要,在兒女幼時也受別的薰陶,這個有本質上的分別嗎?
作者: csy_ma    時間: 11-3-30 03:26

我支持讀經的倡議,因為:

1.由記憶學出發:
其實我對此知之不詳,只看過朋友在面書上分享,要增強記憶力,首先要訓練自己多記憶。朋友逾三十自學記憶法,先勉強自己記什麼特區政府架構,什麼特區施政報告等(還好他為港聞編輯,記這些還管點用),反正是要找些什麼又長又臭的東西記,多記,才能鍛煉記憶力云云。
不知有沒其他對記憶學較我這個連門道都未摸上的門外漢理解得較多的人解釋一下這原理?
但既然要開發腦力就得找些東西記,那記自己祖先的精華總好過記著卡通片的日文主題曲?

2. 我不太清楚理科怎麼學習,但對於文科來說,先破然後立,是一個發展自己思想的蛻皮過程。破,也不是隨便亂砍,以前也分享過,我很多朋友是先找一偶像,通讀其作品,並鑽下去,佩服欣賞膜拜幾年,再從深入理解發現其不足。破了,再立下一個目標,循環復始。
初學道,就循老祖宗,積累到了可以破的年齡和智慧時,破的層次就深了,蛻的皮就不一樣。

3. 別以為經典都很深,以前都提過,不講究語法、少論邏輯的中國文化,是心的文化,講求的是悟。而悟性,恰巧是心性澄明的童子可能更勝飽學之士。小提琴演奏家海飛茲(Jascha Heifetz)就曾在其自傳坦承,說他八歲拉出的境界,後來到暮年才能再次達到。音樂也是心的文化。
讀經典也講緣。我有內地朋友中學時偷書偷《楚辭》,他說那時讀得也不是太明白,但很喜歡,打了很多次書釘,不捨,於是冒險偷,後來被捉,店員看見書名,便放過他,著他把書放下便走。當家長的,未試過,又焉知子女跟經典的緣分如何?

4. 每一個人認為重要的東西都不一樣,價值觀不應強加於人。縱以實利來說,語文水準在求分數上能佔優,誦讀古文,有利理解漢語的句逗節奏和基本架構、意象和文字運用,這是一條易摸索的捷徑。關鍵不過是,這捷徑不是每人都有輕功可以走罷。

5. 別把經典等同於道德枷鎖,太神化了文字吧?價值判斷必須跟本人家庭和社會切合,我雖認魚腩傾向一言堂,但他好像不是自小讀經的吧?讀得深,如蘇東坡,倒是應由年輕時偏激轉向中晚年的豁達。以前是獨尊儒學,但現在,最小在資訊相對自由的香港,儒學只能算弱勢社群,絕不如英語膜拜勢大,如何能成為枷鎖?
作者: eviepa    時間: 11-3-30 07:17

呵哈,您個人的經驗是背書是痛苦的,我則不認為是。我囡肯定也不會認同。

大概是她低小吧?有次經過商場書攤,她硬要我買了套普通話的"成語接龍"回家,要放出來聽,然後要我跟CD唸一次,再輪到她。我被她纏煩了,又不喜她旁聽這個分心做功課,加上自己實在沒有太大耐性那沒有故事、毫無意義的成語接龍(當時她根本就不認識幾個成語,聽來也不會),就偷偷把CD藏起來。


Csy_ma,

先回這一點。妳所講的,我相信。不過,如果妳當時規定她每天朗讀或者背誦半小時,我猜想不消多久她便會把這活動視為負擔吧。

以"成語接龍"做一個倒子吧。先妙想天開地假定朗讀/背誦成語,對孩子有大用。一百個家長買"成語接龍"回家,會有一小部分喜歡跟著讀,但其他大部分呢?妳不會認為大部孩子分都會有自發的朗讀行為吧?

英文故事書《Tom Sawyer》中有講述,小朋友Tom被Aunty命令去把籬笆塗上漆油。他很苦惱。但想出一個計劃,就是在朋友面前將塗漆描繪成遊戲,要他們送些物品才讓他們塗。於是他們就開開心心地替Tom完成這個苦差了。Tom的朋友為他塗漆,是自發行為,性質是愉快的。但多塗幾天,則大概會成苦事。如果是父母現定的行為,則更為痛苦。

妳記得嗎,和妳談到公文英時,我認為閱讀公文是雙規:「規定讀物」、「規定時間」,所以將可以是愉快的英語閱讀變為負擔。

我相信,偶爾朗讀古文,如果安排得好的話,有可能不是苦事。所以我說過,如果是每天十分鐘,我不會出來反對(但我不反對,但我多生一個孩子也不會跟著做)。但規定每天半小時,情況就不一樣。
作者: stccmc    時間: 11-3-30 09:1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tracylin2002hk    時間: 11-3-30 09:3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tracylin2002hk    時間: 11-3-30 10:0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awah112    時間: 11-3-30 10:3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作者: tracylin2002hk    時間: 11-3-30 10:36     標題: 回覆 1# awah112 的文章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歡迎光臨 教育王國 (/) Powered by Discuz! X1.5